經驗成熟、機會刺激、逃避壓力、追求自由、回家團聚、改善財務和實現自我等多種因素促成了越來越多的職場精英投入創業大軍。創業場不是職場,由于“精英”這個稱謂等級較高,職場精英創業過程中的軟肋就十分對等地明顯,在我看來,現在最少看到軟肋六根:
一、高估能力
精英在職場都創造了不凡業績,贏得了欣賞和掌聲;精英成功于公司提供的平臺,這個平臺配置發揮能力需要的資源—同僚合作、資金供給、辦公環境等;所以,位置上的成功就會助長盲目自信和對自己實際能力的高估。
創業不是守業,很多精英人物都是在企業和平時代進入和成長的,企業初創期怎么熬過來的,根本就沒沾過邊。
二、高估人緣
職場精英成長于某(幾)個行業和某(幾)個公司,日久天長,肯定累積不少人脈資源—供應商、經銷商、融資商、媒體、員工等等。圈子中的口碑和感召力也是部分精英創業信心的來源之一。
創業是從頭干,沒有業務利益點把人脈資源聯系起來,即使大家愿意幫你也望洋興嘆,你的產品和服務是它要的么?你的工資能養活想追隨你的人么?他們真會像原來一樣給你墊貨、賒款?你的實力和資信是你原來企業的實力和資信么?顯然不是。
原來的人緣不一定是現在的財源。
三、高估資金
創業投入的錢叫資本,你不是資本家,你的資金來源于辛苦攢下來的錢--薪水、獎金、分紅或者有限的籌措,一步不慎、入不敷出時,從哪里來錢呢?
再高的年薪也叫收入不是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