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件是“借東風”。作為“同盟國”海陸空三軍總指揮的周瑜,因為氣候條件不利于火攻,氣得口吐鮮血,而諸葛亮卻故意對周瑜密書十六字屁話“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諸葛亮此舉無非是為了刻意夸大和強調“東風”的作用,其實如果沒有周瑜前面的許多準備和鋪墊,即使如同清代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先生的歌中所唱“任爾東西南北風”,那又有個屁用!而諸葛亮此番之所以能夠炒作成功,得益于他年輕時生活于長江一帶,掌握了一些基礎的氣象知識,但諸葛亮后來裝神弄鬼的所謂“筑壇祭天”之舉,未免就有些畫蛇添足虛頭八腦,炒作得太不厚道。
第六件是“空城計”。“空城計”其實是諸葛亮為了神化自己軍事才華的一次刻意炒作,其時他其實已在城中埋伏了大量的主力部隊。是個人都知道“諸葛一生惟謹慎”,像諸葛亮這樣迂腐的人,要是生在盛世當個管家婆什么的可能還管用,但出生在東漢末年這樣的亂世就很難有Cye.com.cn什么作為了,亂世需要的是張飛、魯智深、李云龍這樣天不怕地不怕、隨時都敢于“亮劍”的創新人才,而不是諸葛亮這樣整天患得患失、啰里啰唆的白面書生,所以他才會“六出祁山”而寸土未得。司馬懿比諸葛亮不知道要高明倍,他焉有不知道此時諸葛亮城中有大隊埋伏之理?諸葛亮的小聰明被司馬懿識破,于是乎自我解嘲,杜撰了一個“空城計”的彌天大謊,為的是炒作自己那蹩腳的軍事才能。
第七件是“擒孟獲”。諸葛亮治小家也許還湊合,所以他的《誡子書》才比較有名,但是治國就差遠了,打仗尤其不行,經常是小贏大輸,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以諸葛亮在軍事上那點兒可憐的所謂才華,他勞師遠征深入不毛,平時反復強調的天時、地利、人和等軟實力無一具備,想要在短短兩三個月時間內(從“五月渡瀘”到當年秋班師回朝)在七個不同的地方(覆蓋當時云南境內的大部分地區)“七擒孟獲”,而且是在當時云南的廣大地理環境和惡劣交通條件下,諸葛亮想Cye.com.cn要玩雜耍般輕易地捉了又放、放了又捉樹大根深葉茂的“地頭蛇”孟獲,無異于天方夜譚,罵死張一一先生也不會相信,好在當時沒有現在這么多的語言學校,諸葛亮從中看到了“語言不通”的美麗商機,于是乎樂得信口開河,隨機發明個“七擒孟獲”的電視連續劇出來狠狠地自我炒作一番,倘是換了少數民族都會講國語的今天,張一一先生料必諸葛亮這廝斷斷不敢瞞天過海,編造出這所謂“七擒孟獲”的鬼話連篇來。
第八件是“工作狂”。諸葛亮的一生,是炒作的一生,到后來他良心發現,想一想真是白白辜負了劉備三顧茅廬和白帝城托孤的知遇之恩和君臣大義,自己這幾十年來竟是沒有為蜀漢王朝干一點什么實事,基本上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功勞,于是就只能在工作態度上做文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就是諸葛亮率先炒作出來的。只有像諸葛亮這樣根本沒有什么才干,也沒有什么功績的炒作大王,才會自我標榜什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才會“事必躬親,夙興夜寐”,才會“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但態度是一回事,效益分明又是另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