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 “我們的老板經常爭吵”,“我們的創始人和投資人關系不好”……創業公司的員工經常有類似的抱怨。其實這是創業公司的常態。創業公司從零起步,所有的規則和體系都沒有建立,運行中幾乎所有的事務都需要管理團隊及時決策。如果沒有默契的決策模式,爭吵就不可避免。
第一原則是:先冷靜,再決策 從理論上講,決策應該是一個理性的過程,但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到。而非正常情緒下的決策,大多數都會導致失誤。
第二原則是:魚和熊掌無法兼得 每個人都有追求完美的欲望,尤其是那些自信的人,更容易患有“完美強迫癥”。但一家創業公司很難有足夠的資源和基礎追求完美,在決策時往往面臨難以取舍的無奈,這種無奈是大多數創業者“焦慮”的根源,也是決策過程中的障礙。
第三原則是:真實的未必是正確的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對任何事只要看一眼,就會形成映像。這種映像很真實,但這種真實有最大的欺騙性。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和經驗來決策,不過我們在很多情況下不可能了解事情的全貌。在多個人開會決策時,最經常犯的錯誤就是每個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而這些意見都是各自的真實感受。寓言“盲人摸象”的情形其實每天都在上演。
第四原則是:設定好合適的最終拍板人 團體決策其實是最難的事情,幾個不同背景的人去討論一件事,其中大多數人具有決策權力卻沒有決策的背景知識(在創業公司的高管中,有的是營銷背景,有的是技術背景,有的是財務背景)。如果今天討論營銷問題,而同時技術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具有同樣的話語權,結果將非常不幸。在決策討論時,一定要設一個最終拍板人,讓知識背景與決策話題最接近的人做決策拍板人,其他人可以建議,但要一致尊重最終拍板人的決定。
第五原則是:絕不相互埋怨 “定標,這事我該怎么決定?”我經常被其他創業者問這樣的問題。他猶豫了,為什么猶豫?是因為以前他曾經做過錯誤的決策,被埋怨過。創業過程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沒有人能確保不犯錯誤,甚至錯誤的決策要比正確的決策次數多得多。相互埋怨會摧毀決策者的信心和感覺,會讓結果更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