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平認為:“我們不應苛求所有的學生一畢業就能自主創業,但只要他們形成這樣一種理念,哪怕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才有收獲,我們今天的努力就值得。”
搭建實戰舞臺
“培訓僅是第一步,學員有了正確的創業理念后,第二階段我們將對他們進行適性評量,”孟昭旭校長介紹,這是在進一步考量學員的性格、專業、能力等是否適合創業,如果是,則進入實質性的第三階段,為他尋找合適的加盟項目,創業專家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并幫助申請小額貸款、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直到扶持成功一個正規的加盟店。
創辦省閩臺合作創業培訓項目孵化中心,就是為第二、第三步驟的實施搭建一個實戰的舞臺。在這個中心里,所有的項目在臺灣均是優質、新興、有市場的,一樓是臺灣傳統小吃餐飲,包括咖啡、珍珠奶茶、冰品等,到時來嘗嘗,品質、口感和遍地開花的“盜版”小吃絕對不同;二樓是特色手工藝品展示和培訓,面包花、押花、紙粘土等;三樓是優質農業項目展示和加盟培訓區。
不僅項目精挑細選,運作模式也是“原汁原味”的。每間店面都是臺灣總部的加盟店,具體到店面怎么裝修、原料怎么采購,以及人員管理、產品營銷等,全部嚴格按照Cye.com.cn總部的制式化、標準化流程。所有項目都由受過培訓的學生(或團隊)負責,然后根據營業額、消費者口碑等指標進行創業PK,勝出者可以成為獨立的加盟者,并繼續獲得半年至一年的扶持。
項目、資金和經驗,是創業者難以超越的三道“坎”,“克隆”模式卻有著先天的“跨越”優勢。因為許多自創企業,往往還沒來得及摸索出合適的經驗,就在萌芽期夭折了,而“直接加盟+樣板實訓”的優勢,是能夠為加盟者提供比較成熟的產品、相對完善的運營經驗和與總部“利損共生”的保障,幫助他們跳過創業危險期,直接進入穩定的發展渠道。兩岸金橋(福建)就業訓練機構如此評述。(記者 閔凌欣 實習生 陳功 謝賢偉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