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盤誰做主?
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創業投資的目的是為了高收益;天使,是被神差遣來幫助需要拯救的人的。這兩者本是完全不相干的事物。但與不愿意為“零起點”的創業者承擔風險的風投機構比起來,那些愿意向初期的創業者伸出援手的個人投資者,則被籠罩上一層親和的天使光環,被稱為“天使投資”。
對于大多數創業者而言,擺在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錢,因此愿意掏錢的“天使”,成了他們不二的選擇,不過也有企業在選擇“天使投資”的時候憂慮重重,會不會在“天使”加盟后,自己的“孩子”就會不由娘?
◇案例
要錢還是要權?
高峻大學畢業后,創建了一個工作室,做與文化產業有關的項目。創業初期,幾個同學一共湊了30萬,但一年半之后,他們的工作室陷入進退兩難境地。目前公司的運營收支平衡,基本上沒有多余的錢擴大規模,家里給的創業基金已經花完了,也不好意思再向家里伸手,但現在放棄,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就在這時候,一個“天使投資”找到他們,希望能參與他們的項目,幫他們做大。這是他目前最希望的,但是他還是有點擔憂,在創投介入后,會不會左右項目的發展,因為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特色。
“天使”在人間?
風投青睞什么樣的創業者?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風投挑選的投資對象有三大必要條件。
首先,創業者一定要具備企業家潛質,具有很強的創業精神、能吃苦、有遠大抱負;其次,為人一定要誠實守信,這是合作的前提;再次,最好具備相關行業的從業經驗。
雖然風險投資很誘人,但記者了解到,對于一個沒有經驗和業績的“零起點”公司,獲得風險投資的可能性很小。因為把錢投到一個看不到任何技術和行業地位的新公司身上,對于投資機構而言,是風險最大的。所以,如果不是某行業內的有多年從業經驗的專業人士,可以靠經歷打動VC的話,一般初出茅廬的創業者想在起步階段獲得風投的概率非常低。
因此,業內人士的建議是,創業者應該先通過努力把業務做到起步的規模,再去找風投。高峻的情況顯然符合創投的胃口,但他的疑惑是,要不要找創投?
創投是商人 創業者是生產商
“要不要接受創投,這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也沒有一個公式定義,關鍵還在于創業者本身,他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前景。”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王向陽教授表示。
在王向陽看來,在接受創投之前,作為創業者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企業目前發展到了什么程度,引進創投能為自己的企業帶來什么?自己需要付出什么?這兩者綜合來看,會有一個什么樣的結果,等他自己考慮清楚了,就可以作出正確的選擇。
“很多創業者都把創投想得太復雜了,其實一點都不神秘,也不復雜,創投是商人,創業者是生產商,首先創業者的產品被商人看中,兩個人討價還價,兩人達成一致之后,后面的問題,只需要按照協議進行就可以了,因此關鍵是討價還價之前的事情要考慮清楚。”王向陽說。
他建議,在選擇創投時,創業者可以把投資人分為兩類:純粹的投資人和那些可能帶來額外價值的投資者。對于第一類投資人,最好不鼓勵他們在公司中“積極參與”,要在投資前禮貌而堅決地告訴他們:按照法律賦予投資人的權利,你會通過書面方式使他們及時了解公司的進度和情況。
如果想要投資人更積極地參與公司的日常運作,創業者可以要求聘請他們正式加入公司顧問委員會或成為董事會的董事。這樣的模式可以使投資人更加系統地介入公司管理,為公司提供幫助。
本報記者 何燕
◇小百科
所謂天使投資(Angel Investment),就是風險投資的一種,也是權益資本投資的一種形式,指個人出資協助具有專門技術或獨特概念的原創項目或小型初創企業,進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資。
很多天使投資人本身是企業家,他們了解創業者面對的難處,所以天使投資人是起步公司的最佳融資對象,他們不但可以帶來資金,同時也帶來關系網絡。
除此以外,天使投資人還可能是鄰居、家庭成員、朋友或任何愿意投資公司的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