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宣傳部、市創業富民辦、市工商聯、市科技局組織的“逆勢而上 創業富民”首場科技創業座談會別開生面,成功者不僅有世界知名企業,有從鄉鎮企業脫胎換骨的“小巨人”,甚至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娃娃”企業。副市長何寄華參加座談會并點評。
“領頭牛”耕出創業谷
長沙科技創業開山鼻祖,以中聯重科團隊最引人矚目,這不僅因為他們的創造引領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移都長沙,更在于為這個產業制造出首個躋身世界行業第一的中國企業。
中聯繼去年實現銷售收入242億元,今年有望逾越300億元大關。中聯重科依靠品牌擴展和綜合創新,由一家企業整合成長并裂變出十余家行業勁旅,其逆勢強勁發展創下的驕人業績頻見報端。鮮為人知的是,中聯這位“領頭牛”以60%的年均增長速度,耕耘出一個橫跨海內外的龐大創業谷,僅在長沙就吸引上百家中小配套企業聚集創業發展,它們年創財富已達五六十億元規模。
[創業啟示錄] 科技創業被譽為創業“金字塔”的塔頂,不獨在其難度和稀缺,更在于它能促進更多創業者成長,達到“獨樂樂,不若與人樂樂”的梯級倍增效應。
當老板不如做“豬倌”
拿自己的科技成果創業,未必非得當老板。中南大學材料專家李新海不做他創辦企業“海納新材”的董事長,而樂于埋頭做技術孵化的“豬倌”。
李新海告訴記者,技術研發是他和團隊駕輕就熟和最擅長的事。與其花精力補上市場營銷、企業管理、資本運作軟肋,不如發揮特長,專心做好技術服務,解決成果走向市場的問題,把技術成果孵化成人見人愛、吸引投資和市場專業人士的良種“豬仔”。
[創業啟示錄] 科技創業是一個復雜系統,定位對成敗至關重要。創業成功者的經驗是:做最擅長的往往比花大氣力醫治軟肋更加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