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文化產品也能在中國小本創業嗎?這可能是一個多數人都沒有思考過的問題。然而,兩年之前,廣州白領小婧就看中了美國女性設計師勞拉碧琦設計生產的系列家居用品,將其引進了中國市場,開業一年來,通過小婧的悉心經營,漸漸打開了廣州的市場。
小婧與"勞拉碧琦"的相遇十分偶然。小婧去美國出差,在當地一家大型商場中邂逅了"勞拉碧琦"藝術館,這是一位美國女性家居設計師的名字,而這個藝術館就以銷售她設計的產品為主。
表面看來,這是一家家居、家飾、飾物五味雜陳的生活館。但實際上,其貫穿始終的是美洲少數民族風格的設計主題,色彩明快,采用了大量的波普藝術元素,令每個路過的人都眼睛一亮。
做過模特的小婧對藝術的敏感度較高,她立即想到,國內還沒有出現類似的小店,為什么不將勞拉碧琦的產品引入中國呢?想到做到,小婧迅速與該公司取得了聯系,很快就簽訂了合作協議。
選址兩難只好打"擦邊球"
絕大多數小本創富選址的首要條件就是人流量,可是,"勞拉碧琦"賣的雖是家居用品,包含的卻是文化概念,如果開在流行前線、地王廣場這樣的地段,人是很多,卻與其文化形象不符。
小婧于是開始考察天河城與正佳廣場,但兩者的租金都太過高昂,狠了幾次心,都沒有去落定租金。正巧,正佳廣場的負一層在補充招商,租金較頭幾層要便宜許多。小婧權衡再三后,覺得可以打這個擦邊球,先進駐一線商場,做出人氣,再圖后話。2008年中,"勞拉碧琦"藝術生活館終于落戶正佳負一層。
找到知己也找到顧客
對多數廣州市民來說,勞拉藝術完全是個全新的概念,小店開展生意遠比賣家居用品的店鋪要難。"只有真正認同這種藝術的人,才可能成為我們的熟客"。
開始時,小婧與店員總是從最有文化內涵的產品開始介紹,比如浮雕印刷風格的筆記本、波普藝術風格的裝飾畫,但后來發現,顧客的接受能力有限,常常看兩眼就走了。于是她改變策略,開始重點推薦圖案絢麗的絲巾與琺瑯系列耳環,這些產品本身既有特色,又是都市女郎的最愛,自然讓女性顧客駐足挑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