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的錢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中國曾經出現過幾次較為明顯的暴富浪潮:
第一次是70年代末和整個80年代的個體戶和官倒暴富時代,當時的絕大多數人把能夠上大學、有個工作單位、捧個鐵飯碗當作幸福無比的事,但當時一些個體戶邁出了致富的第一步,有的人就成了第一次暴富浪潮中的佼佼者;第一批暴富浪潮中還有一批是官倒,在額度、指標、批文都可以買賣的年代,權力就等于金錢于是一些官員肆意倒賣批文、指標,狠撈了一把。
第二次是1986年到1992年的股市暴富時代,1992年前的中國股市可以說是暴富的最佳路徑之一,因為短缺和盲從,使人們對股市達到了迷狂之境,股市越發像瘋了一樣暴漲,從而成就了一批暴富者。
暴富的第三次浪潮是從1992年到1993年6月,一些人從房地產業的炒作中大獲暴利,催生了不少億萬富翁。1992年小平南巡后帶來的經濟熱潮,許多人涌向沿海地區。似乎是一夜之間,以海南和廣西北海為核心的土地炒作風潮迭起,瞬間涌出了許多靠房地產業成為巨富的人。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勢頭無疑較當時更為迅猛了。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帆指出,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財富激增的時期。
他認為,在2019年老齡化到來之前還有12年時間,這12年所增長的GDP,將有可能達到前58年的3倍以上。有這樣的財富和市場擴張前景,國際資本對中國財富的估值提高,巨額資本正在也將會不斷涌入中國,這說明中國崛起已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國內資本供給大于需求的流動性過剩。
當代國際投機資本的代表人物索羅斯在《相信自己的虛妄》一書中寫到,均衡市場雖到處存在,對投資者卻沒有意義,因為在那里只能得到平均利潤率,發現和利用失衡才能獲取暴利。他進一步意識到在某些時期某些國家可能有“歷史性機遇”,實現非均衡崛起。
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也顯示,新興市場中的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的財富增長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目前,這4個國家都位列于全球二十大財富市場之列。”隨著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4個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其財富市場預計將以兩倍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長。
隨著中國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加和全球資本對中國的日益關注,流動性過剩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這意味著有太多“不安分的錢”在中國尋找著機會,也正是這些不安分的錢,成為制造暴富神話的最佳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