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暴富心態
不久前,美國《財富》雜志披露,俄羅斯億萬富翁數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俄羅斯的一個主要民意調查機構對此進行的民意調查表明,39%的受調查者對俄羅斯有這么多億萬富翁感到恥辱,只有7%的受調查者對他們的億萬富翁感到自豪。
同樣是市場經濟,轉型社會產生的富人模式和穩定的市場經濟社會形態下產生富人的模式是不同的。有些人富起來是競爭過程中的自然積累模式,賺錢以滾雪球的形式越積越多。他們大多靠較多的人力資本、有經營頭腦并善于把握機會。而轉軌國家一些人致富模式就表現為一種急劇地暴富,這又有兩種類型,采取激進的(休克療法)急劇私有化的俄羅斯是一種,那里出現了一批帶血腥味的寡頭。
李茂生表示,原來我們計劃經濟所講的共同富裕帶有一種很濃厚的平均主義色彩,平均主義的總體模式下,人是不可能暴富的。過去那個時代,有極個別暴富的,靠發橫財,但只要他的生活高出了一般人的水平,馬上就會引起周圍人的關注。因此在那樣的游戲規則下,那樣的體制和政策環境下是基本不可能暴富的。
“到了選擇市場取向的改革時,與計劃時代就完全不一樣了,在制度法制跟不上時就容易出現暴富。”李茂生說。
他認為,現在社會普遍盛行渴望暴富的心態令人擔憂。
“中國當前的暴富崇拜現象和潛動趨勢愈演愈烈,如果沒有一種良性向上的文化和政治疏導,將最終導致社會文明體系的全面崩潰,并形成一系列的不安于能力現狀、不踏實勤奮工作、不以奉獻換取實現價值和回報的唯法律空隙是圖,唯制度缺陷是圖,唯侵吞社會公共財富是圖的暴富拼命精神的形色各異的盲從群體。”一位觀察人士指出。
“一夜暴富”的盛行也必然會形成整個社會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風的盛行。一個人的成長、知識文化的獲得與積累,必定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必定是一點一點、一步一步持續努力的結果。一旦人們發現富豪的財富不是通過努力和機遇得到,而是通過非法手段,那可能產生兩個后果:一是仇富,進而把對權力、犯罪的恨轉化到富人身上;二是通過非正常渠道實現富裕,比如接近權力、違法犯罪等,致使社會致富的正常渠道喪失。
財富的增長總是與社會財富創造的努力程度成正比的。假定社會財富增長是一定的,“一夜暴富”者或是可能通過強制性的方式來掠奪他人財富,或是通過制度化的方式來掠奪他人之財富,從而使得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行為完全扭曲。對財富創造的激勵就會嚴重弱化,從而出現財富創造的逆向選擇,社會財富的增長將越來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