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一些投資銀行和咨詢機構不時發些有關網絡業的研究報告給我。當然,大多數報告都是從投資角度看網絡業的外行話,但偶爾也有不錯的東西。前兩天,瑞銀發給我一份小報告,題目叫“解讀谷歌的全球網站1000強榜”,有些很有意思的數據和分析。估計業內在一線戰斗的同仁們未必有時間關注,特選擇幾條供分享。
1)中國網站在全球范圍內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網站:"在這份1000強榜單里中國有191個網站入圍,在總數中占19%。在前20大網站里中國占7個(占比為35%);前100強內中國有26個(26%);在前500強網站里中國則有115個網站躋身(23%)."
訪問者:"以獨立訪問數計,在全球網站20/100/500/1000強里中國網站占比分別為23%/23%/23%/22%。"
訪問量:"以頁面訪問量計,在全球網站20/100/500/1000強里中國網站占比分別為9%/8%/8%/8%."
如何理解“重要性與日俱增”這一結論?我沒看出來。按CNNIC統計,中國4億網民占全球16億網民的四分之一左右。那么,除了中國在超大網站中所占比例較高(35%)外,其他中小網站占有的相對比例和被訪問的人數比例都在22-26%之間,與中國網民占全球網民的比例相仿,而訪問量卻只有網站份量的三分之一。這大概只說明了一個事實:中國網站全靠中國網民訪問,而網站粘性卻遠低于世界同等規模網站的平均水平,中國公司沒有進入世界網絡市場,外國公司也沒有進入中國網絡市場。一個既不能進,也不能出的封閉市場自身的成長變化很難說“在世界范圍內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當然,如果從股票投資角度看,這個結論沒錯,因為所有上規模的中國網絡公司都在海外上市,對外國投資者來說,重要性的確與日俱增了。
2)在中國Web1.0網站仍居主導地位
“Web2.0在全球范圍內變得越來越重要。若不考慮谷歌旗下網站,Facebook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網站,該網站的全球網民到達率為35.2%且頁面訪問量最高:每位訪問者的頁面訪問量達1,056次/月。”“我們用全球(不含中國)100強網站與躋身世界1000強網站榜單里的整體中國網站作比較。1)以用戶頁面訪問量計,在中國網站里門戶類站點的占比達34%,而在全球(中國除外)百強網站中占比為13%;2)以網站數量/用戶流量計,在中國網站里垂直類網站的占比分別為30%/7%,而在全球(中國除外)百強網站中相應占比為10%/1%。3)社交網站(包括博客網站)在全球百強網站中流量占比達70%,而在中國僅為4%。”
如果翻譯一下這三點發現,可以簡單地說,同目前世界網絡業發展水平相比,中國網絡業表現為傳統,分散,落后。1)世界互聯網早已走出了門戶時代,而中國仍然沉浸其中,表現為中國門戶網站在中國網絡業的份量是世界水平的2.6倍。2)世界網絡業早已進入變垂直為應用的WEB2.0化的過程中,而垂直網站在中國仍然大行其道。所以,中國垂直網站的數量是同等規模的外國垂直網站的三倍,用戶量則是7倍。3)世界網絡業早已是WEB2.0的天下,成為名副其實的主流(占總流量的70%),而中國卻還沒有開始,僅有的一點東西還被誤認為僅僅是社交服務(占總流量的4%),相差17.5倍。也許有人會說我們中國特色就是在門戶基礎上搞2.0特區,所以差距沒那么大。其實,這種在WEB1.0的框架下搞WEB2.0的東西的二元化嘗試,5-6年前雅虎就干過了,結果是慘敗。也有反過來,在WEB2.0的框架下摻入WEB1.0的東西的倒退性嘗試,2-3年前MYSPACE也干過了,結果同樣是慘敗。所以,在是否跟上時代潮流的問題上,沒有中間路線可走,也無機可投,只能是非此即彼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