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國網站的貨幣化落后于美國同業
報告里相關分析比較分散,我把結果集中在表1中。
表1.中美同類網站收入/用戶比
單位:美元/人
.jpg) 即使考慮到中美兩國之間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巨大差異(5-7倍?),兩國在品牌廣告,搜索和購物三大網絡商業模式上的差距仍然十分明顯。比較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在用戶平均產值這一指標上,新浪,搜狐和淘寶尚且差強人意(差10-15倍),而騰訊,網易和百度就遙不可及了(差57-95倍)。究其原因,也許各公司有各自的理由,但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在用戶量轉化為收入的挑戰上,中國網絡業還有十分艱巨的工作要做。這可能首先不能歸咎于在品牌,公關,市場和銷售上的努力不夠,而是在創新,平臺架構,運營,管理和技術上的差距明顯。當然,同質化競爭肯定是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按照谷歌的統計,在中國按流量計算的前20大網絡公司中,就有5家門戶網站,5家搜索和目錄服務,5家視頻服務。而在美國前20名的網站,服務模式雷同的很少,核心競爭力迥然不同。
瑞銀的報告還提到其他幾點發現,但比較有新意的就是以上三點了。如果預測中國網絡業發展前景和機會,那顯然是在WEB2.0方向的補課和提高單位面積畝產量上。至于走出去和請進來,短期內看不出有什么機會。這份報告的價值還不在具體數據和分析上,而是和其他類似報告一樣,給我們業內人士提供一個照照鏡子的機會。否則,關起門來自吹自擂,卻不知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弄不好以高科技創業開始,以傳統產業結局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