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的經理人和企業家最大的區別是:經理人善于分析,而企業家著重實干。”INSEAD創業企業學副教授、魯道夫--瓦萊里婭•馬格國際創業管理研究中心(Rudolf and Valeria Maag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ntrepreneurship)主任菲利普•桑托斯(Filipe Santos)如是說。比如,行政管理人員在作決定之前要花很多時間分析及研究資料,而“企業家正好相反,他們總是充滿自信,勇于實踐,從實踐中學習進步。”
語言教育軟件供貨商Rosetta Stone Inc.的CEO、 創業企業家湯姆•亞當斯(Tom Adams)說:“創業不是為了錢。大多數成功創業者的創業目標并不是錢。”而有多次創業經驗的彼得•薩基(Peter Sage)說:“對創業者而言,最重要的要素是其內在素質。你的創業激情是什么?你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是什么?你的動力是什么?” 薩基的最新創業項目是創立新型可再生能源公司“空間能源”(Space Energy),研究在太空中收集太陽能然后由衛星傳送回地球。
由INSEAD校友和MBA學員組成的“INSEAD創業學訓練營” 是一個為期48小時的全浸式教程。在這個過程中,校友和MBA學員一起構思、開發并制定一個嶄新商業計劃,讓學員有機會向潛在投資者演示他們的商業計劃,從而培養學員的創業自信。
訓練營在星期五晚上開營,校友和學員抵達INSEAD在歐洲楓丹白露和亞洲新加坡校區附近的營址,導師通過一系列的工作室指導學員確定思路、組建團隊、制定策略。最后的測試是:星期天下午在一組天使投資者面前做兩分鐘的商業計劃演示。
桑托斯說:“訓練營使學員重新審視自己并提出一系列問題:自己是不是一名創業者?喜不喜歡創業帶來的各項挑戰?是否具備創業特質?如何培養創業能力?”
創業從何著手
最近的研究顯示,除了在應對風險時需要有自信,創業者面臨的另一大難題是融資。不過,桑托斯認為:“創業不應從融資開始,而是首先確認目標,招攬適合的人才,然后制定易于向投資者推銷的創新商業理念。”
他的觀點得到剛獲委任為INSEAD創業企業學兼職教授、INSEAD“創業家提升項目"主任Paul Kewene-Hite的贊同。“我一再強調:最重要的是團隊,其次是執行能力,再者才是創業理念。”Kewene-Hite也是本次訓練營的發起人和負責人。Kewene-Hite在新創企業、建設和管理技術公司有二十多年的經驗。他指出,把創業僅僅理解成創建新企業是片面的;大型企業需要更多的創業家進行經營創新。 INSEAD最近推出的“企業創業精神項目”就旨在培養創業能力,開發創新項目,以幫助已成型的公司更有效地開展新業務。
曾擔任蘋果公司技術推廣的Kewene-Hite補充道:“如果一個人能夠發現一般人所無法發現的機會,運用一般人所不能運用的資源,找到一般人所無法想象的辦法,那么他就具有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如果一個人積極主動、熱情執著,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并找到更好的答案,那么他就是一名創業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