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之社會網絡低俗文化盛行已是有目共睹之現象。從“葷段子”短信流行,騷擾信息不斷,網絡脫星露點躥紅、惡搞經典等等之亂相,無不挑戰社會公德和核心價值觀的底線。低俗文化在人們的啐罵中卻越來越叫座,“獸門”“艷門”等在人們的聲討中卻層出不窮,主角們甚至還一脫成名,紅得發紫。以丑為美,拿肉麻當有趣,獵奇和猥瑣地片面追求感官刺激,赤裸裸的表現人欲望東西大行其道,越來越堂而皇之、大搖大擺地走上前臺,要占領主流陣地。筆者不禁要問:難到真得是曲高和寡,不低俗就不受人歡迎嗎?
“俗”的本意是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與雅相對,而“低俗”是指違反社會公德、低級趣味、格調不高。“媚俗”就是迎合俗,追逐俗。
筆者以為網絡低俗文化盛行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為復雜的人性中就有俗的一面,會對別人的隱私感興趣,對俗的東西趨之若鶩,這就是低俗的“土壤”。還有商品經濟中市場很容易去迎合這一潛在需求。說白了,俗的東西有人就是愛看,有人看就自然有人會去表演。不雅照和視頻為什么能傳播得那么廣泛,就是很多人都是一邊罵一邊看得津津有味。
再就是互聯網在中國的迅速普及起到了決定性的傳播作用。我國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4億多為世界最多,網站總數也達70多萬家。互聯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生活娛樂、互動交流的重要渠道,對精神文化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俗的東西可以一夜之間廣為傳播,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低俗文化、低俗價值取向已經對社會生活的穩定和諧,特別是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成長造面極大的危害,這與我們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傳統是背道而馳的,從長遠來說,是不利于甚至是有害于我們民族振興的偉大使命的。俗的東西經過廣泛的傳播,會使社會核心價值觀遭到扭曲,拉低或者沖破社會道德底線。
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迫在眉睫已經成為上下一致的共識。首先是行業自律,自律不僅僅是基于自己本身的價值選擇而產生的自律,自律也是一個互相監督的結果。行業自律則意味著在網絡業界大家達成一個共識,形成一種默契,一旦違規,就會付出代價.主觀上我們當然希望低俗完全消失,但客觀地說歷史上卻從未消失過,且以后也不會完全消失。因為多元化和核心價值觀永遠是并存的。我們要做的是倡導主流價值觀,把低俗掌控在一定范圍之內。
目前,網絡業界和傳媒業要意識到問題的緊迫性和嚴重性并做出努力,摒棄低俗。國家提倡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說易行難,堵不是方法,也睹不住,最好的方法是疏導引導,營造積極健康向上和高雅的文化氛圍。這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