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搬離帶來血荒?
11萬大學生搬去了大學城,城中村改造讓務工人員離開了市區,被認為是血荒的直觀原因
對于昆明血荒的原因,李開紅認為是因獻血的主體人群,發生了流動。
她介紹,今年,昆明約有11萬的大學生搬到距市區20多公里的呈貢大學城去了。
她說也曾想讓采血車開去呈貢,但大學城分散,采血車開進去也不知道停哪好,“也不是我們想進就能進的”。
此外,昆明的城中村改造,使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分散到了更遠的郊區,李開紅認為,這無形中又流失了一批獻血者。此外,這段時間天氣差,上街的游人減少。也導致了采血困難。
事實上,采血的硬件條件不足,獻血地點少、獻血不方便,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楊通漢介紹,昆明的5個采血點已設置多年一直沒增加。北市區人口密度較大的區域,一直沒有采血點。“我們正在報批,新增采血點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問題,需經政府批準!
正在全國推行的獻血屋,昆明目前還沒有。鄰近的成都市,每個區有兩個獻血屋,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獻血屋由政府承建,交由血液中心使用。
楊通漢認為,昆明市如果有4到5間獻血屋,按照每天采血20到30人,幾乎能解決掉血荒的問題。
目前這一立項正在審批中。知情人說,申請報告已打了三年了,還沒批下來。
李開紅說,因為屬地管理制度,血液中心不能到下面的地、州去采血,而且這樣會把缺血壓力轉移到地、州。到其他省份調血也不太可能,附近省份也不能確保血液充足。而且還要考慮血液安全,“一般是不準異地調血的”。
關于無償獻血的屬地管理制度,據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主任劉江介紹,在日本、美國一些國家,不同地區可以進行調劑。目前在我國,只有遇到重大事件時才會跨地域調劑,比如汶川地震后。但從實際來看,我國的檢測水平和設備都已經比較好了,應該建立調劑機制。
不過,一個現實是,血荒在我國各個地區普遍存在。李開紅覺得,要解決血荒,“還是要從本地群眾抓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