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市場主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推動全民創業意義深遠,與我市經濟的長遠發展休戚相關。但與之極不相稱的是,長期以來中小企業由于創業環境不夠活躍、不夠寬松,我市曾面臨“魚”少“水”淺的困境,導致企業數量少、壽命短。
“我有手藝,想創業,可始終感覺自己就像趴在玻璃上的蒼蠅,眼看著前途一片光明,卻因為創業環境并不寬松,始終找不到出路。”談起中小企業創業難,準備自己開家美發店的大專生劉春深有感觸。在我市,一些想創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和老弱病殘人員,他們也和劉春一樣,有著同樣的感觸。
為幫中小企業建立創業的信心,更多地激活市場主體,我市通過出臺《市政府關于大力實施非公經濟(中小企業)培育成長工程的若干意見》,讓中小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即堅持“放水養魚”,先予后取,花上幾年工夫打基礎,改善投資與發展環境,形成尊商、親商、安商的濃厚氛圍,使民營經濟的發展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放水養魚”,關鍵是政府要做好“水”的文章。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放寬對非公有資本的市場準入,先讓其自由地“游動”起來。為中小企業發展和全民創業創造條件。在創業支持上,降低中小企業創業門檻,對初創中小企業可以在一定期限內給予試生產、試營業優惠。真正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自立自強、勇闖市場、自主創業”成為鶴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養好“魚”的一個關鍵所在,是要有好“水質”。在《意見》中,市委、市政府引導工商等職能部門拓展服務內容,強化服務標準。在營造寬松活躍的創業環境方面,主要對新創辦的個體工商業戶和企業給予試營業、試生產優惠。如對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老弱病殘人員等申請個體工商戶登記,除經營前置審批的事項外,可申請試營業,免費核發有效期為6個月的營業執照。再如,對固定資產投資在100萬元以下的科技型、協作配套型、農產品加工型和服務型等新辦企業,允許試生產一年。試生產期內,除按規定應認定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外,其余按小規模納稅人依3%的征收率繳納增值稅。同時,針對中小企業人才匱乏、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還提出建立人才培訓制度,編制5年培訓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免費進行經營管理、技術創新、市場營銷、行業政策、貸款金融等知識培訓,提高中小企業中層以上領導創新發展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鼓勵中小企業申請加入“中國企業管理能力建設工程暨企建遠程公益性培訓”項目,接受高品質的管理系列課程培訓,提高企業決策層的管理能力。
“水”深則魚“活”。當聽說市委、市政府把創業難問題考慮得這么全面,劉春臉上充滿感激之情。“政府想得太周到了,這樣我就沒有后顧之憂了,明天我就準備經營前的審批材料去。”
“放水養魚”,讓“水流”更加活絡,讓“魚兒”更加茁壯,我市最大限度地激發全民創業的熱情。“放水養魚”,中小企業和相關部門機構也將實現共贏,城市經濟得以又好又快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