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支付這塊3G增值業務大蛋糕在中國將如何被打造和分食,或在今年內初見分曉。
2月22日,中國聯通為尚處在籌備階段的支付公司啟動了人員招聘。幾天后,中國電信也傳出正在籌備支付公司的消息,消息稱該公司“一把手”已敲定電信號百公司副總經理高宏亮。這是繼去年4月中國移動入股浦發銀行并展開手機支付合作后,三大運營商在手機支付領域的第二輪大動作。
聯通電信專設支付公司
2月22日,中國聯通對外宣布成立支付公司,并立即展開了規模超過百人的招聘。這次招聘涉及SIM系統開發、系統平臺管理和前端產品拓展等20個崗位,最高月薪酬可達15000元。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的支付公司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據消息人士透露,決定成立支付公司是在今年1月份,人員配置方面,中國電信計劃將中國電信號百信息服務公司涉及到支付業務的相關資產和人員進行劃分,轉移到新成立的支付公司。
雖然電信支付公司還未設立完成,但據上述人士透露,中國電信早已依據自身業務制定好了移動支付的三個業務發展方向:一個是面向大眾的支付業務;二是面向集團和政企客戶,完善集團客戶的信息化工作;三是中國電信與銀聯及第三方行業賬戶的運營。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電信和聯通為手機支付業務專設公司,一方面有利于各自業務的開展,一方面有利于與銀行系統的合作。其實早在2009年10月份,高宏亮即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覺得支付應該聯合比較多的銀行,包括第三方支付公司一起做,通過銀行賬號通道的方式和中國電信自有的方式都可以做一些探索。”
各自為陣試點商用
在電信聯通設立支付公司前的一年多時間里,三大運營商在上海、北京等地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手機支付業務試點。
2009年4月,中國聯通率先在上海發布了基于非接觸式通信(NFC)技術的手機支付業務,用戶可通過購買內置NFC芯片的聯通3G手機以及購買NFC手機貼卡 (掛墜)等方式體驗手機支付,上海公交系統成為聯通該業務的突破口。
2009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移動通過與星巴克等商家的合作,在上海推廣其基于非接觸式射頻識別技術(RFID)技術的“手機錢包”業務。2010年,中國移動的“手機錢包”手機小額支付業務又陸續在北京、山東、江蘇、重慶等地啟動。
2010年2月,中國電信與中國銀聯在上海推出“翼支付手機刷卡”業務,真正實現了與銀行卡功能等同的手機支付。
2010年10月29日,中國電信又與中國銀行和中國銀聯在浙江省寧波市首發“天翼長城卡”。天翼長城卡是中國電信和中國銀行攜手推出的銀聯標準手機支付卡,加載了符合我國金融行業芯片卡通用標準的“電子現金”賬戶。
今年2月24日,中國電信又在廣東推出了基于握奇SIMpass技術的 “天翼羊城通卡”,首批發卡量約為3萬張,并計劃到6月底發卡量達到8萬張。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