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江蘇省鎮江市采訪,遇到自主創業者李紅梅,她告訴記者:2010年自己從南京財經大學畢業,看到就業形勢不盡如人意,就暗暗下決心,走自主創業的道路。說起來,李紅梅是“回爐”的學生,她曾經在一家集體企業當了幾年會計,由于企業不景氣,她決定再次走入象牙塔深造。
“今年創業的時機非常好,鎮江市制定了多項激勵扶持政策,其中一項是對創業者社會保障問題進行的一攬子規劃。”李紅梅有過工作經歷,所以她對政府能夠在社會保障問題上給予扶持舉雙手贊成。
對于創業者來說,創業是為了有效解決就業,而就業的目的是為了生活有保障。因此,鎮江市將社保補貼引入到鼓勵創業的機制中,解決了創業者的終極保障問題。
記者在鎮江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的經辦大廳,看到了這個一攬子規劃的多種廣告形式,為廣大創業者熟知。而這項政策,也深受很多走出校門又踏上創業道路年輕人的擁護。
大路照臨養殖場成立于2010年3月,主要經營肉雞養殖,它的主人叫王星,2009年畢業于江蘇大學,他告訴記者:“剛創業就能享受到社保補貼,實際是上了一堂社會保險課。自己的保障問題政府都給予了扶持,我就更需要積極參與。”
薛春江創業更早,2009年他已經成立了毛毛數碼產品經營部。“社保補貼是鎮江市政府在2010年鼓勵創業的新政策,并將創業和社保補貼捆綁在一起,受益的還是創業者,這是一個好政策。”薛春江如是說。
從去年年初創業到現在,李紅梅的店鋪經營已經進入到了穩定期,她告訴記者:“我已經具備了申請社保補貼資格,現在正在辦理中。”
在鎮江,不僅僅是高校畢業的學生創業能夠享受到社保補貼,而且就業困難人群創業同樣也能享受到這樣的扶持政策。支生英已經42歲了,由于體弱多病,她通過自學當上了中醫,創建了火罐治療技術,在推廣時深受老百姓的喜歡,于是她開設了一家保健中心。運作一年下來,支生英已經開始有了穩定的收益。“對于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創業還能享受到社保補貼是最實惠的扶持政策。”支生英說,去年她一次性躉交了6000多元的養老和醫療保險費。“現在,政府已經將3000多元的社保補貼打到了我的賬戶上。”她評價說,對于上了年紀的人創業,社保補貼讓創業者能夠輕裝上陣。
據鎮江市勞動就業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建忠介紹,2010年,鎮江市決定對部分創業人員給予社保補貼。這一扶持政策規定,對創業者實行社保補貼,即對新區范圍內企業吸納新區戶籍人員就業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照“先繳后補”的原則,分季度給予該企業實際社保繳費額50%的補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