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典治亂象
在以往大多數針對互聯網侵權的案件中,基本都以民事糾紛立案,以經濟賠償而告終。盡管也出現過如“番茄花園案”等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例,但相對而言僅為少數。而此次《意見》的出臺,專門針對侵權刑事認定的內容作出明確規范,對于緩解互聯網侵權泛濫的現狀或有積極意義。
“之前一些刑事判罰的案例,主要是個人的侵權,其實危害更大的是企業侵權。”劉興亮告訴《法人》記者,對于上了規模的互聯網公司來說,法院判決其賠償幾十萬或是幾百萬,對他們來說是九牛一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從訴訟層面來看,民事訴訟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由于網絡舉證的難度非常大,網絡侵權民事訴訟的操作難度不小。與民事案件不同,刑事案件一般是由國家司法機關立案偵查,其調查取證權利非常大,降低了權利人調查取證的難度,更加有利于權利的維護。
從執行層面上看,民事訴訟僅僅涉及民事法律責任問題,而在刑事案件中,對于直接責任人員或者主管人員,可能被判處刑罰,其震懾力是非常大的。
“亂世用重典,在當前互聯網侵權情況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刑事程序的引入有其必要性。”于國富律師表示。
針對互聯網侵權的刑事責任定罪標準的明確,主要是將對侵權行為的打擊,提到了更高的層面上來,以明正典刑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要部門執行得力、互聯網企業申張權益到位,全力打擊侵權行為,并且規范自己的行為,還是會對互聯網侵權的擴大和蔓延起到遏制效果的。
不過于國富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刑事追責是法律責任的最高層次,在其執行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到限制人身自由刑的使用,毫無疑問更有利于震懾侵權行為,但正因為此,在其具體操作時應該審慎,避免出現濫用法律的情況。
“另一方面,希望這次《意見》的出臺并不是‘一陣風’式的‘網絡嚴打’,立法機關和執法機關都應該將其常態化、制度化,這才能保證網絡環境的長治久安。”于國富說。
網游產業的光明?
不久前,南京的一對夫婦因非法使用網絡游戲外掛代人練級牟利,被南京市某區級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九年,并處300萬元罰金。這起案件被認為是目前針對網游外掛行為最重的判罰之一。
而在《意見》中,也首次針對網游產業中“私服”、“外掛”等侵權行為作出明確規范。業內人士認為,這對網游產業來說是一大利好。
“在私服、外掛等非官方產品或者服務的運營過程中,不僅將官方游戲的人氣分流,還有可能給官方游戲帶來負面評價,甚至挫傷合法游戲開發者的創新積極性,從而導致全行業減緩研發投入,陷入互相抄襲、避談創新的惡性環境。”于國富對《法人》記者表示,這樣的環境造成的嚴重后果,將可能毀掉整個行業。
一位網游產業分析師也認為,互聯網侵權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頑疾,其中尤以游戲產業為甚,因為對游戲產品的抄襲行為更多的集中在游戲模式和風格設定等創意層面上,而非直接盜版軟件,或修改游戲源代碼,使得界定更難,維權更加不易。
“多年以來,無論是重金懸賞還是重拳打擊,在游戲廠商和外掛、私服的爭斗中,游戲廠商一直處在下風,外掛和私服越打越多已經是游戲業界人所共知的‘秘密’。”該分析師對《法人》記者表示,在國內死亡的眾多游戲中,有一半以上就是因為外掛和私服的泛濫。
不過他同時認為,盡管刑事追責的示范效果很明顯,但“外掛”是一個極其暴利的黑色行業,涉及人數眾多,且要查獲這一行為非常之難,刑事追責也許很難真正解決多少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