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你并不需要讓每一個人都覺得你有親和力,你只需要讓值得親近的人感覺到即可。當然,我們都會指出一些明顯的意外,例如泰德·特納(Ted Turner)或者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他們經常被稱為“獅子”、“兇殘的食肉動物”甚至“混蛋”。但據我所知,即使是他們,也有一群工作中親密的團隊和生活中的好朋友,認為他們相當和善。
所以說,“親和力”是一種難以捉摸的品質。它并不意味著你必須始終保持自信滿滿、陽光燦爛、歡樂開懷的狀態。讓我們具有“親和力”的因素因人而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親和力”的標準存在于旁觀者的意識中。不過,對大部分人而言,產生親和力的一些基本因素還是相同的。米歇爾·緹麗絲·蘭德曼(Michelle Tillis Lederman)在她的新書《親和力的11條法則》(The 11 Laws of Likability)中,對此作了一番良好的概括:
1. 做真實的自己
不要去扮演不真實的你。別人會很快看穿你的偽裝,并失去對你的尊敬。尋找自己性格中的美好,在困境中發現自己的優點,努力提高真實的自己,而不要努力披上更好的偽裝。
2. 你首先要喜歡你自己
如果你對自己的印象很差,就不要指望別人會喜歡你。嘗試進行積極的自我對話,用一些真實的成就來鼓勵自己,從而獲得真實高效的動力,鋪平通向成功之路。一路上不斷自我鼓勵,最終實現夢想。
3. 印象就是現實
別人在你的腦海中有著怎樣的印象,那就是他們對你而言的現實。反之亦然。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要遠遠比扭轉一個壞印象容易。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同時,也就讓別人感知到了親和力。
4. 在你所有的行動中散發出能量
你能付出多少,你就能收獲多少。你個人的行為決定了你是會鼓舞別人,還是讓別人泄氣。讓你散發出的能量真實而可愛,即使面臨困難和挑戰也不要放棄。
5. 好奇心會害死貓,但對交流無害
展示你對他人的工作、生活、興趣和觀點的真實興趣,換句話說,關切詢問是與別人開始一段談話的最好方式,保持你的好奇心,能夠讓你更有親和力。你要注意讓問題迎合對方想說的話,而不是問強人所難的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