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商城經歷了一次有史以來最大的“抗議”,這場被稱為“淘寶傷城”的風波,源于淘寶商城的新規:大幅度提高2012年商家年費和保證金,要求所有商家年底前拿出平均超過預算數萬元的資金,招致部分中小賣家的激烈反對。10月17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原則決不退讓”之余終究出了緩招,將投入18億元扶持淘寶商城賣家,保證金由阿里集團和賣家各出一半,同時對老商家延后調整年費。事態開始朝好的方向發展,背后折射出來的卻是電子商務生態變遷的陣痛。
假貨之役?
10月17日,淘寶商城總裁張勇表示,將幫助賣家從淘寶商城到淘寶網轉型,提升產品品質;邁不過門檻的賣家就繼續在初級平臺蓄力,同時也會幫助賣家從初級平臺淘寶網到淘寶商城逐漸成長。無論新規的推出還是調整,淘寶商城都認為是一系列公司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是對網絡販假等行為給予重拳,拉開網購層級,提升網購品質。
今年4月12日,商務部發布《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針對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提出一整套交易糾紛解決機制。其實,敏感的馬云早就感受到了電子商務中“誠信”的分量,今年2月阿里巴巴就主動披露,2009年和2010年其B2B業務平臺上分別有1219家和1107家外貿供應商涉嫌欺詐,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因此引咎辭職。而在嚴厲打擊網絡購物侵權、假冒行為的背景下,淘寶網也開始醞釀升級戰略。
“我們一直在想,淘寶的打假怎么打?今年6月,淘寶一拆為三,拆分出淘寶商城,讓堅守誠信體系的大賣家先進入商城這個品質之城,要不然,每年人家都說淘寶‘3·15’被投訴。淘寶商城的第一步難度很大,但我們絕不動搖。”馬云直言,“電子商務越來越大,如果我們不對假貨水貨采取措施,中國電子商務走不遠。”
先驅或先烈?
讓小店歸集市、大店歸商城,形成定位不同的市場來滿足消費者和創業者多方的需求,這確是一件好事;如果僅僅把淘寶和商戶的關系理解為房東和房客的簡單關系,也的確很難理解中小賣家為何反應激烈。事實上,淘寶走到今天,已不再是幾年前那個簡單的電子交易平臺了。中國的電子商務高潮迭起,淘寶又是其中的龍頭企業,老大的地位使它具有了更多的使命,它不僅僅是一個商家,還是電子商務體系的建設者、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和網絡商業文明的創立者之一。
淘寶此番遭遇“網暴”,被業內認為是電子商務不可避免的成長代價。電子商務的生態環境已經過了當初野蠻生長時代,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6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人,網絡購物使用率提升至35.6%,用戶數達到1.6億,網購成為目前除微博外用戶數增長最快的網絡應用。與此同時,電子商務迎來轉型升級,從魚龍混雜的集市模式走向品牌化、品質化競爭時代。在新的電子商務生態環境中,不僅是阿里巴巴、淘寶和馬云,大家都需要時間重新調整和尋找自己的定位,陣痛在所難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