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需要更多寬容
高朋滿座,濟濟一堂。企業家與創業者們熱切分享 “尋找中國的管理正道”。其中,馬云與其淘寶商城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話題熱點。
一路披荊斬棘、歷經風雨成長起來的企業,稍有不慎,社會責任感及過往所做的一切,就可能被清空為零。人們不禁要問,中國需要什么樣的企業家?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提出忠告:“消費者要寬容,馬云要有耐力。誰也不能保證自己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確的。”
柳傳志表達了對企業家同仁的信任:“在我與馬云的交往過程中,我知道馬云是把名聲看得比錢重的一個人。企業中,他所占股份比例很少,相當大的利益給了合作者。如果是馬云錯了,則是方法上的錯誤,而不是態度上的錯誤。淘寶網上確實存在商品質量的問題,要給商家設一個門檻。馬云現在肯定在復盤,不用埋怨客觀,沒有任何用處,哪怕是方法,也要更多地從自己身上找”。
施振榮建議以“王道”適時消除矛盾:“很佩服馬云。如果要檢討,則要以王道的思維進行思考,客觀的外界是動態的,原來的王道可能不是現在的王道。現在應趕快做適當溝通,在沒有產生誤解時,或者在誤解之初,就通過有效的溝通將誤解消除,創造社會更大的價值以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平衡”。
徐少春則言簡意駭:“吃虧是福。”
龍永圖倡導平衡理性對待優秀企業:“應該允許別人犯錯誤。中國優秀的企業家太少了。對優秀的中國企業家要寬容。在最需要的時候要有最優秀的中國企業人頂起一片天。現在網絡輿論需要聽各方面的聲音,一方面要聽大眾的聲音,同時還要聽精英的聲音,要聽理性的聲音,要聽感性的聲音。這樣才能平衡。特別是中國目前處在大變動時刻,人與人之間,應該有更加寬容的態度,允許犯錯誤,有機會改正錯誤。有些昧著良心傷害老百姓健康生命的事情,不能接受不能容忍,但是對于企業經營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果不是傷害消費者生命健康的事情,應該給予更多的寬容。平衡、理性的聲音,更有利于企業的增長”。
企業轉型“王道”不換腦袋就換人
如何在全球化格局下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如何在同行業的核心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實行管理變革,讓技術和管理兩個輪子都轉起來?如何盡快縮小與世界一流企業的差距,加快企業國際化步伐?宏碁創始人施振榮說:“轉型,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換腦袋,拋開包袱,不換腦袋就得換人。”
就轉型這一話題,參加“中國管理·全球論壇”的政商人士各有說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您整理了部分精彩觀點。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轉型不是大躍進,是文化苦旅
在中國辦企業,如何創造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模式?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正在探索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模式,有不少已經找到出路。主要是:首先關注世界多元化和文化一元化的博弈,這種較量將是長期的、曲折的,有時還可能是血腥的;其次,了解中國文化中寶貴的、符合主觀和客觀事物的規律,把這些與人們樂于接受的方式體現在企業中,成為企業凝聚眾人之心的力量,例如利己、利他,尊法重德,遵道和諧,生活中的勤勞節儉,手足情深等等;再次,希望中國企業家關注中國文化的研究過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階段已經過去,今后將是社會各界給文化搭臺的浪潮,在這個階段中,企業大有可為;最后,希望將來涌現出越來越多對文化問題感興趣、有發言權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儒商,而是對把中國文化應用于企業管理有獨到見解和實踐,并能提高到理論層面上,介紹給全世界的企業家。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龍永圖:企業轉型,文化建設是基礎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能不能健康發展,管理能不能成熟,很大程度上要適應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適應經濟和社會轉型的基本特點。
當前,中國經濟出現了幾個重要趨勢。第一,從重視量的擴張到重視質的提升。2009年我國超過日本,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同年我們出口超過德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第二,中國經濟的發展正從以行政區劃為基礎的發展模式,轉向以區域經濟為基礎的發展模式。
在中國,對中國企業來講,內耗、內斗猛于虎,這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問題。今天,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已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條件。
第三個趨勢,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之一是,從過去只注意經濟發展,向同時注意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社會管理轉變。
當今的企業管理,不僅要看到建立企業法制規則的重要性,也需要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有誠信的人來支撐這個市場經濟體系,否則法制經濟就是一個建立在沙灘上的經濟。文化具有非常廣泛的意義,文化不是學歷的簡單代名詞。所以,企業管理一方面要繼續研究規則和法制,一方面要更多地研究文化,研究誠信,研究道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