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做大之后,不能再把榮辱系于個人,企業創始人要把自己的思想滲透到團隊和制度中去。這樣的話,即使是董事長或總經理換了,企業還能夠繼續正常運作下去。
如同國家領導人總是有任期的,但國家的制度一直都在。喬布斯不在了,人們相信“蘋果”在短期之內不可能垮掉,因為他的思想精髓已經被同事領悟了。在發展的某個階段,李陽式的公司模式有其特別的好處,比如可以保持教育服務的品質,不會出現一旦放開搞特許加盟就把品牌砸了的問題,但這只是在前期規模不大的時候才有用。規模做大了之后,個人色彩比較強的公司還是要謀求轉型。
鄔金濤:不能簡單否定李陽式企業
李陽家暴的事情對瘋狂英語公司肯定有負面影響,因為事件的相關性太強,直接影響到了公司產品的可信度和真實性。有人質疑這是一個炒作,如果是的話,也是一個失敗的炒作,因為影響太負面了。我在論壇上看到,很多女性家長都是站在李陽夫人的一邊,對李陽罵得很厲害。
對于李陽式的公司,個人形象和公司形象具有高度一致性,這種模式不能簡單地說好不好,就如同家族企業和現代企業一樣,誰的治理結構更好呢?沒有固定的答案。
同樣,也有不少個人色彩很強的企業,比如董明珠的格力,張瑞敏(微博)的海爾,施振榮的宏基,喬布斯的蘋果個人色彩也很強,他們都是具有個人魅力的領導者,也是最好的市場營銷者,能夠引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追捧。當然也有很多個人色彩不強的公司取得成功,比如寶潔、耐克等等,沒辦法判定哪個更好一些。
簡單來說,小公司更適合個人色彩比較強的管理模式,比如李陽瘋狂英語所在的英語培訓市場,如果沒有李陽那樣鮮明的個性,“瘋狂英語”就很難吸引眼球從而脫穎而出。
不過,李陽家暴的事情也應該引發企業界在管理模式上的思考——那些個人色彩很強的公司,領導者應該及早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弊端,因為這種模式的可持續性弱一些,容易遭受攻擊,商場如戰場,競爭對手隨時可能潑臟水,一旦發現創始人有什么事情主動爆料出來炒作,對公司的打擊就非常大,因為公司最優質的核心資產就是個人聲譽。
【議題二】
企業如何擺脫個人魅力?
吳培冠:企業要做大一定要“授權”
李陽式的企業如果要做大,一定要進行規范化,企業領導人要學會授權。
開設分支機構還是搞合作加盟,都可以考慮。一些企業做加盟店,最后導致品牌失敗,我不知道李陽是否有這方面顧慮,但“成長的煩惱”是必須要面對的。該不該合作,該跟誰合作,該怎么合作,這些都是兩難的選擇。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李陽應該把“瘋狂”的精髓總結出來,變成能夠傳授的東西,即從隱性的知識變成顯性的知識,讓員工都能領會“瘋狂”背后是什么,消費者為什么會喜歡。把這些東西提煉出來,再散布出去,這才是李陽應該做的。如果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企業就沒辦法做大。
真功夫和國美就是好的例子,個人出了問題,但公司沒有一下子垮掉,因為已經制度化了。
鄔金濤:個人特點要濃縮成企業文化
如果要走李陽模式,企業領導人一定要潔身自愛,要牢記:自己的聲譽不是屬于個人,而是屬于整個企業。不少珠三角的企業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個人魅力漸漸消失后,企業該怎么辦?這不是一兩天能解決的,李陽可能沒想過這個問題。
據說“瘋狂英語”要引入風險投資。風投一定很清楚,“瘋狂英語”最優質的資產就是李陽這個品牌,對如何保護這個品牌,他們一定有所準備。
此外,風投從管理模式上也會做些改變,可能會考慮迅速擴大規模,引入職業經理人,當然還是會圍繞李陽這個品牌來打造,提煉出商業模式和文化。屆時對“瘋狂英語”公司而言,李陽可能就是一個精神存在,而不是個人存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