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連續跟蹤的51家創業企業中,存活期超過1年的不足30家,超過3年的僅15家。”日前,省工商聯提交省委、省政府的《推動全民創業重在環境優化調研報告》呼吁,我省全民創業基礎仍然薄弱,條件支撐仍顯不足,必須不斷優化創業環境。
省工商聯的這項年度重點調研稱,我省全民創業活動指數不足5%,其中大學畢業生創業每百人不足1人,返鄉農民工100人當中創業不足2人。2010年我省每千人擁有的企業數量只有2.71家,而江蘇為13.32家,浙江為11.74家。
“主要原因在于創業支撐不足”。調研報告指出,與創業企業“命不長”、“長不大”相對應的是扶持政策的短期“應急”導向,且力度不大。“期限普遍只有2-5年,甚至剛執行就沒下文,難以幫助企業渡過初創困難。”
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多頭管理。“42個部門、10個協調機構,各管一塊、各出其策、各盡其用。各部門在基地建設、人員培訓、政策落實等方面各自為陣,整體上缺少創業資源耦合機制、環境優化機制和優質企業的重點培養機制。聯合執行少,聯合執法多。”
“調查中,44%的創業者反映忙于跟職能部門跑關系;42%的企業曾遭遇維權難、維權成本高。”調研報告還指出,行政效率偏低、企業維權艱難、準入門檻高、融資困難也是我省創業環境出現的重要問題,“100家創業企業中,資金有缺口的占87.2%。”
調研報告建議多管齊下全面優化創業環境。制訂《湖南全民創業總體規劃》,明確一攬子具體扶持措施;加強監督,對搭車收費、強買強賣、強攬工程、強行攤派“四強行為”進行整頓治理;對42個部門和單位的職能職責進行有效整合,并完善評價體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降低前置審批條件。
省工商聯在調研中還發現,我省創業服務過于淺層。盡管多數市縣建立了多個協調機構,但服務手段單一,而且普遍存在重收費、輕服務的現象。“創業的主體包括留學生、科技人員、離職干部、返鄉農民工等7類,他們的創業訴求不一、基礎不一,只靠一本通用教材、一套通用政策、一項通用服務,顯然無法滿足需求。”為此,省工商聯建議,借鑒浙江以政府購買服務、中介強化服務的經驗,大力發展中介服務組織,重點支持專利項目代理、創業項目評估等方面的中介服務機構,同時通過建立專家服務團等深化服務創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