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每一個創業者心中都有一個上市夢,而夢醒時分,則意味著要么被邊緣化,要么賣掉。但是,賣掉不一定是壞事……
賣掉公司在中國很容易被貼上“失敗”甚至“可恥”的標簽,不僅創業者本人無法認同,亦不能被公眾所理解和接受。“辦企業如同養兒女”,這是創業者頭上摘不掉的緊箍咒,賣兒賣女自然會遭人唾棄。這種畸形而單一的價值觀導致IPO的敲鐘儀式成為無數創業者夢想中的畢業典禮,創業成功的標準也變得如此精確而量化。
這個畸形的標準恐怕將被打破。去年以來中國部分企業海外上市遇阻,不僅大范圍輻射到其他創業者,對資本高度敏感的投資人也提高了警惕。這真是應了柳傳志曾說過的一句話,“大勢來了,豬能飛上天;風一停,豬就得掉下來。”
相反,并購市場的需求正猛。據清科集團披露,2011年中國市場共計完成1157起并購交易,與2010年完成的622起相比,并購案例數增長86%,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CYE最高值,并購金額同比增長92.3%。就連投資人也贊同,中國將迎來一股前所未有的并購浪潮。華興資本創始人兼CEO包凡指出,并購的案例在未來會越來越多,而且體量肯定會越來越大。
這對于創業者來說,未嘗不是好事。有投資人總結,企業成功的路徑有兩條,一是賣掉,二是IPO。實際上IPO也是賣掉,只是賣給了公眾,也就是廣大股民。包凡認為,“賣或不賣公司,這個問題從最初的原則性問題,進而退化到一個戰略性問題,最后演化成一個財務性的問題,這是市場成熟的一個過程。”
一句話,賣掉公司并不可恥,“企業的使命就是活下來給股東賺錢,這才是最重要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