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連鎖酒店集團憑借其品牌的忠誠度優勢及預訂系統中央化管理的優勢進軍中國酒店市場,國內酒店集團如何借鑒國外經驗及應對連鎖化經營?
自現代旅游業開端以來,酒店業快速的發展壯大,從初期滿足旅行者最基本的食宿要求,到開辟多元化的酒店設施和層次,酒店業以追求向客戶提供基本保障轉向使之成為旅行者的家外之家。這不僅僅是酒店之間互相競爭的結果,也是酒店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國際酒店集團瞄準了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大舉進攻,他們憑借著強大的品牌效益、國際預訂網絡資源、多元化的銷售策略、完善的服務、先進的培訓機制等各種優勢在內地酒店市場,特別是中高端市場占據了龐大的市場份額,并迫不及待的進一步向低端市場發起進攻。反觀以如家和漢庭為首的國內經濟型連鎖酒店在竭力自保之余,對外資酒店集團的涉足也進行著卓有成效的反擊,同時國內高端酒店集團的連鎖化經營也存在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據筆者觀察,近年來,不僅中國酒店市場發生著天翻地覆的改變,國際酒店業也在以瘋狂的速度進行更新或重組。以喜達屋、萬豪、洲際等為代表的酒店托拉斯應時而生,這些酒店托拉斯共同的特點是:完整的品牌體系、中央化的預訂系統、完善的忠誠會員計劃。筆者將針對酒店集團在連鎖化經營方面的優勢及其產生的效應淺述己見。
(一)忠誠會員帶來的品牌優勢
在酒店客戶選擇異地入住酒店的時候,通常會考慮到三個因素:酒店自身的優劣、地理位置的好壞以及價格的高低。綜合三個因素的評價,入住酒店的客人將會做出對其最為有利的選擇。然而,在這三個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可以使上述三個因素削弱其作用甚至消除其作用。這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酒店的品牌以及客戶對這個酒店品牌的忠誠度。樹立品牌,進而建立起該品牌的忠誠客戶群,正是國際連鎖酒店集團最強的競爭因素之一。
在市場銷售學中,有一條經久不衰的定律,著名的“麥肯希二八法則”:在經營過程中,企業80%的利潤來自20%的忠誠客戶。而在酒店行業,我們可以把這條二八法則進一步升華,根據美國著名調查公司蓋洛普所作出的調查報告顯示,在酒店行業存在這樣兩條法則:酒店80%的利潤來自20%對酒店品牌忠誠的客戶;酒店爭取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留住一個老客戶的4倍。
今天,一部分行業領先者在企業目標中將客戶忠誠度(Guest Loyalty)升華為了客人對該品牌的情感投入(Brand Engagement)。為了更進一步留住這些忠誠客戶,并讓其在酒店消費時享受更多的優惠(同時也促進了客人在酒店的其他消費),以使其始終忠誠于本品牌,各個集團更不失時機地推出了忠誠會員計劃,用于客人在酒店住宿時的累積積分、尊享會員專署優惠(延遲退房、免費升級、免費早餐、甚至房間價格折扣等),以及用積分兌換各類獎品或免費住宿。這時,品牌在選擇條件中被客人放在了第一位,相對的價格﹑設備等硬指標的考慮則退居次席了。
如今,為了在這些國際酒店集團聯手的競爭下求得生存的空間,一大批本土高端酒店也開始注重和加強品牌的建設,并以兼并、托管等方式形成集團規模,以圖對抗國際聯號酒店對中國市場的全面入侵——金陵、海航、開元等國內領先酒店管理集團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貴賓卡和忠誠會員計劃。但如何對忠誠會員計劃形成整合性管理,最終形成一整套CRM客戶關系管理體系,成為了這些國內高端酒店接下來需要面臨的一個課題。
與此同時,對于那些無法形成集團化規模化的單體酒店來說,難道他們就不想做CRM,做會員嗎?答案是肯定的。然而對于單體酒店來說,會員管理的高投入和慢產出是一個必須直面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第三方單體酒店聯盟(例如LHW(即立鼎世酒店集團)、World Hotels)應運而生。單體酒店聯盟具有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整合性的異地推廣、品牌化管理、更強的用戶黏著度以及避免某些酒店自發倡議的聯盟中又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做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