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發布過早 (Launching Too Early)
發布過早的情況比發布遲緩要少見得多,不過并不是沒有。發布過早的危險是有可能毀掉了你的名譽。早期的使用者在試用了你發布的東西后,如果發現什么不滿意的地方,他們可能就不會再來了。
如果你想發布一樣產品的話,最低要求是什么呢?我們建議初創公司認真考慮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確定其核心內容;這些核心內容既要本身就能夠有用處,又要能夠作為基礎,在此之上逐漸地拓展成一個完整的項目。一旦確定了這些,就應該盡可能快地完成它們。
我和很多其他的CYE程序員就是按照這一辦法來編寫軟件的。思考一下總的目標,然后動手編寫一些有用的最小模塊。這些模塊早晚是要寫的,所以不用擔心作無用功。在大多數情況下你會發現,實現這些模塊既能夠在精神上獲得鼓舞,又能夠幫助你對余下的部分看得更清楚。
其實,你需要打動的那些早期的試用者們是很寬容的。他們并不期待一個新發布的產品無所不能;但是,多少它應該有點兒用處。
10 沒有明確的目標用戶 (Having No Specific User in Mind)
如果你不了解用戶,就不可能作出他們喜歡的東西。在前面我曾經提到過,大多數成功的初創公司,都是從解決創始人遇到的問題開始的。這里面有這樣一條規則:你所創造的財富是跟你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的;而你最了解的就是你自己的問題。[4]
這條理論反過來說就是:如果你試圖解決一個你不懂的問題,那無異于往自己的脖子上套絞索。
但是還是有很多創始人,喜歡假定存在某些用戶愿意用他們的產品,至于這些用戶會是誰,他們也不很清楚。那些創始人需要這些產品嗎?不,他們不能算是目標市場。那么會是誰呢?年輕人?對本地活動感興趣的人?還是商業領域的用戶?什么樣的商業領域?加油站?電影制片廠?還是軍工采購商?
你當然可以為與你不同類型的用戶打造產品。我們就曾這么做過。問題是,你必須認識到你踏入了一個危險地帶。這就好比你在借助儀表在飛行:你自己的直覺將幫不上任何忙。因此你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須小心謹慎,并且要經常查看你的儀表。
這種情況下,用戶就是你的儀表。你必須遵循“從實踐中來”的原則。任何主觀猜測都是不允許的;你必須接觸用戶并考察他們的反應。所以,當你為別人而不是你自己設計產品的時候,你必須去說服一些特定的用戶來使用你的產品;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的話,那么失敗是必然的。
11 籌集的資金太少 (Raising Too Little Money)
大多數成功的初創公司到某一階段都會接受投資。這就跟要有多個創始人一樣,從統計上來說,是一個保靠的舉措。那么,你應該接受多少投資呢?
初創公司的資金是用時間來衡量的。每個還沒有盈利的初創公司(幾乎所有的初創公司在剛開始時都不可能盈利)在錢花光之前都會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有時候被喻為“跑道”(runway)。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它在提醒你,當你錢花光的時候,要么起飛,要么撞毀。
太少的錢意味著你沒有足夠的跑道起飛。當然,起飛的概念也需要視情況而定。通常你需要更上層樓:從僅僅有個想法和正在實現的原型;到有了原型,正在發布;到已經發布了產品,正處于顯著的增長期。這也要看投資者的想法,畢竟他們是你在實現盈利前要說服的人。
如果你是從投資人那里接受資金的話,那么數量至少應該能夠支撐你到下一個階段。[5] 幸運的是,你對下一個階段是什么以及需要花費多少都有所控制。我們建議初創公司在剛開始的時候把這兩項指標都設得低一些:基本上不花什么錢,以及把初期目標定為構造一個堅實的原型。這樣做會給你最大的靈活性。
12 花銷無度 (Spending Too Much)
有時候很難把花銷無度和籌集的資金太少區分開來。如果錢不夠用了,你既可以說是開銷太多,也可以說是籌集的資金太少。區分這兩條的唯一辦法是跟別的初創公司做個比較。如果你籌集了五百萬的資金卻還是不夠用,那么原因就很可能是花銷無度。
現在那些亂花錢的燒包們要比以前少多了。創業者們似乎已經學到了教訓;再加上創業越來越便宜。所以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并沒有發現幾個初創公司是在燒錢。我們投資的公司里一個都沒有。(不僅僅是因為我們的投資都比較小,也因為許多公司都進行了多輪籌資。)
最經典的燒錢方式是雇用一大批人。這么做會對你造成雙重傷害:既增加了成本,又減慢了速度。所以說,錢花得越快,你就得想辦法讓它撐下去的時間越長。許多軟件大師們都懂得這一道理;弗雷德·布魯克斯(Fred Brooks)在他的《人月神話》(The Mythical Man-Month)中作過詳細的解說。
對于招人,我們有三條基本的建議:(a) 能免則免;(b)用股份代替工資,這樣做不僅僅省錢,更重要的是,你希望你的人是愿意把自己的利益同公司的利益掛鉤的人;(c)招的人應該僅限于兩類,或者寫代碼,或者出去拉客戶,因為剛開始的時候,你只需要做這兩件事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