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大落又超級崛起的史玉柱曾表示:“只有失敗的教訓才是深刻的,才有含金量。”那么,讓我們做一次事后諸葛亮,看看從期待落空的80后創業者群體身上,我們能得到哪些有含金量的啟示呢?
80后創業者應摒棄的:
1、名大于實。一些創業者過度包裝的痕跡一覽無余。綜合所有倒下的80后創業者和創業項目,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就是創始人沒有一個踏踏實實的、計劃做一輩子事業的心態。這其中,在董思陽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其只是一些幕后的手所包裝出來的一個神話泡沫而已。這是一個呼喚英雄和標桿的時代,更是一個需要題材的時代,所以剛剛嶄露頭角的80后創業者,很容易成為媒體乃至政界所關注的新星。但當泡沫戳破,神話主角現出原形時,其脆弱和幼稚卻又令人嘆息。
2、不夠專注。絕大部分倒下的創業者,幾乎都犯過戰略搖擺的錯誤。得益于新經濟的興起,互聯網提供了無限的可能。頭腦靈活的80后創業者,在饑不擇食的情況,很容易陷入跟風的誤區。web2.0興起了,他們掛上2.0的標簽;sns興起了,他們套上交友的概念;博客興盛了,他們立馬殺進去;視頻崛起了,他們毅然蠢蠢欲動……誰都知道,他們可能跟的不是風,是寂寞。可問題是,成功者大多是寂寞的。現在大凡有點成績的標桿公司,哪個不是堅持了10年以上?而其中有些公司,到了第9年,還依舊是一個被人質疑的寂寞的主。
3、賭徒心態。上個世紀里膽大的爆發戶給后代留下的影響足夠的深遠,所以現在很多創業者都是有大膽量的人。而且,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vc的活躍,一種新的急功近利的賭徒心態開始在創業者心中蔓延。不少人以賭徒的心態,把能夠忽悠到投資者的銀子,作為自己的終極追求。在此種心態下,企業能夠做好,反倒成了一個奇跡。
4、戰略失當。很多80后創業者對“下海”的困難估計不足,未能做好充分的準備,便進入了不該進入的市場。在考慮市場進入時,一般應該注意三點:第一,市場的空間容量和商業價值應該足夠大;第二,能夠形成先發優勢和壁壘,以維持行業前三的地位;第三,警惕強大的巨頭在虎視眈眈的等待市場培育者,以便其實行后來居上的追趕戰略。
80后創業者應具備的:
1.方向。方向是創業和發展的第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你要為什么而奮斗。方向不是目標,目標有終點,而方向永遠沒有終點。對于年輕人和創業者而言,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說的再難聽一點,即使我們自己很笨,只要堅持一個正確的方向,一直堅持,也會取得不錯的成果。有了方向,目標就會更加清晰,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去管理目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