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傳統的專業化分工的企業越來越難以適應以“顧客、競爭、變化”為特征的市場環境。企業業務流程重組作為一種適應于現實需求的管理思想應運而生,并且在很多企業的實踐中,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電子商務指的是利用簡單、快捷、低成本的電子通訊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從貿易活動的角度分析,電子商務可以在多個環節實現,由此也可以將電子商務分為兩個層次:較低層次的電子商務如電子商情、電子貿易、電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級的電子商務應該是利用Internet網絡能夠進行全部的貿易活動,即在網上將信息流、商流、資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實現,也就是說,你可以從尋找客戶開始,一直到洽談、訂貨、在線付(收)款、開據電子發票以至到電子報關、電子納稅等通過Internet一氣呵成。
業務流程重組(BPR)是美國哈默博士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種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要不斷地對企業原有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徹底的重組,從而使時間、成本、質量、服務、速度和環境這些反映供應鏈和企業競爭力的要素得以改善和提高。業務流程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一種基本形式,企業實行BPR是企業管理創新的一種基本形式。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的主要原則是:
1.以顧客為中心。全體員工建立以顧客而不是以“上司”為服務中心的原則。顧客可以是外部的,如在零售商業企業,柜臺營業員直接面對的是真正的顧客;也可以是內部的,如商場的理貨員,他的顧客是賣場的柜臺小組。每個人的工作質量由他的“顧客”作出評價,而不是“領導”。
2.企業的業務以“流程”為中心,而不以一個專業職能部門為中心而進行。一個流程是一系列相關職能部門配合完成的,體現于為顧客創造有益的服務。對“流程”運行不利的障礙將被鏟除,職能部門的意義將被減弱,多余的部門及重疊的“流程”將被合并。
3.“流程”改進后具有顯效性。要求改進后的流程的確提高效率,消除浪費,縮短時間,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公司競爭力,降低整個流程成本。
一、傳統企業在組織結構方面常見的問題
組織結構問題在企業經營和管理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組織結構本身并不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目的,而是實現企業價值的一個手段。因此,考慮企業組織結構問題需要從企業價值以及體現企業價值追求的企業競爭策略出發。對于特定的企業競爭策略和企業經營計劃,就需要設計與其相適應的企業組織結構對其加以支持。但是,從大量的實踐經驗來看,企業在經營中遇到的一些不盡人意之處往往是由于組織結構中存在的缺陷而造成的。這些問題歸納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部門職責不清。部門職責往往會引起業務部門之間的業務爭奪或職責推諉。特別是當業務部門之間存在內部競爭的時候,業務爭奪會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并且可能會給客戶留下不良印象。
2.業務銜接不暢。如果業務流程中相互緊密銜接的兩個環節分別歸屬于兩個部門,而且兩個部門對于各業務定單的重要性排序判斷存在差異,那么在業務鏈的銜接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資源調度和日程安排的沖突,并且可能會導致部門間矛盾的產生。
3.內部協作困難。由于目前商業領域逐漸出現了“全面服務提供商 (Total Solution Provider)”的概念,即消費者能夠從一個商家獲得所需的所有服務。對于那些按照服務線進行部門劃分的企業來說,就需要克服各個部門之間細分的業務界限,從而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服務。反之,則會導致客戶服務質量下降。
4.資源難以共享。對于那些按照地域或客戶劃分部門但各部門都具有相似核心技術的企業來說,其知識積累也需要通過跨部門的機制來推行。如果上述部門之間無法進行良好的內部溝通,那么就可能導致企業核心能力的流失。
面對上述問題,很多企業原有的經營模式、組織結構已無法支持企業經營計劃的實現,也無法保持公司的競爭優勢。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一些企業已經開始積極探索各種解決方案,其中也包括了一些組織結構方面的變革方案。其中,比較典型幾種新形態包括建立團隊型組織、推行結構扁平化和構建網絡結構。團隊型組織的建立有助于面對個性化需求靈活安排生產。每一個團隊將面對特定的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其每個成員都擅長整個業務流程中的特定環節,并且還對其他的業務環節有所了解。團隊型組織的另一個優勢在于團隊成員可以進行工作輪換而減輕個人工作的單調性。對于傳統企業來說,原來的直線職能制結構在很長時間內還將被延續,但一些企業也已經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而縮減其中間管理層級。這些企業逐漸形成了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即在高層中具有分工明確的管理人員和完備的研究人員,在基層有分工細致的業務人員,而中間管理層則得到壓縮。這種組織結構將能夠提高信息的傳遞速度和決策的傳達速度。此外,還有一些企業面臨著地域方面、產品方面和客戶方面的多重劃分,其結構也需要在各種維度上建立聯絡關系,因此便建立起了每個節點有多種管理關系或指導關系的網絡型組織。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