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節制的人員擴張,非理性的大幅廣告投入,以及缺乏及時有效的信用評級體系和激烈的同行競爭,都是讓分類信息網站陷入漩渦的原因。
本刊記者 趙嘉怡
“今天中午和我們CFO周浩去一飯館,客滿,旁邊一個驢肉火燒店有空桌,剛準備坐下,周浩說,小心被人拍下來成為負面:58同城財務緊張被證實,CEO和CFO在街邊吃火燒度日”。
這是58同城CEO姚勁波近日發布的一條微博。略帶調侃的語氣之外,帶著些許對近日謠傳趕集、58倒閉傳聞的無奈。
“其實這個行業的發展基本還是良性的健康的,媒體的報道未免有點夸大事實,但行業的發展是需要時間驗證的”,百姓網CEO王建碩針對近日分類信息網站出現的問題這樣回答。
在探究真相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這樣一組數據,來源于全球互聯網監測分析機構ComScore的數據顯示:如今中國分類信息行業網站平均增長率已經高于其它網站,成為繼門戶類、搜索引擎類網站之后,第三個增長最快速的互聯網領域。另一份來自分類網站的數據也顯示,截止到2011年8月,經過當初資本和市場的洗牌之后,58同城、趕集網的單日IP訪問量均已經超過400萬,包括百姓網在內,三家網站的月瀏覽量都已經超過10億。這樣的數目不容小覷。
2011年的分類信息網站,幾乎將要真正迎來屬于自己的爆發點。而就在2012年初,有關趕集倒閉、58也要解散的傳聞卻在互聯網界傳的沸沸揚揚。
事實的真相是什么?趕集網CEO楊浩涌在謠傳出現的第二天及時更新了微博:“想不到一個簡單的控制團購成本,提高運營效能的動作,惹來這么多造謠。一個自主流量占總流量85%,每月帶寬費不到三百萬,沒任何版權成本的網站,一個運營七年,人員成本是同行三分之一的網站,怎么個倒閉法?請同學們多做一些理性的分析,我們看看明天公司下班后,是不是大規模裁員了,是不是倒閉了”。之后楊浩涌的微博再無更新,也表示不再對此事進一步澄清。而58同城,在其CEO姚勁波面對媒體做過簡單的解釋之后也不再提及此事。但是,隱藏在分類信息網站背后的問題卻由不得我們不去重視。分類網站,究竟惹了誰,引來一片唱衰之聲。
惹了員工
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這句口號式的話語雖然老舊,卻并不過時。尤其是互聯網進入2011年以來,人力成本呈現瘋漲之勢,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為員工提高薪資和福利待遇水平,前有騰訊10億基金助員工買房,后有阿里巴巴為員工出30億元住房無息貸款的消息,各大公司不惜投入重金挽留人才之舉,也從側面凸顯了互聯網行業的人才匱乏現象。
然而,與各大門戶網站和電子商務網站不同的是,分類信息網站58同城卻在近日陷入極端的“人力糾紛”之中。近日,有員工以社保問題將58同城告上法庭,稱58同城涉嫌用工違法,試用期8天不發工資、不上社保;正式員工按最低工資標準發放,而不是根據業績按比例提成。而趕集網之所以傳出倒閉傳聞,也與裁撤團購人員,以及副總裁陳旭、產品負責人霍亮離職等緊密相關。
之前無計劃的人員擴張,成為今日謠言肆虐的根源。58和趕集甚至頻頻爆出,因為內部人員復雜而一度出現同一家公司的不同銷售人員打電話給相同客戶的現象。這樣的結果在引來眾多網友抱怨的同時,對企業的品牌樹立,甚至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帶來不利影響。對于員工隊伍的建設,分類信息網站顯然還有待提高。其實,分析之后我們會發現,對于僅僅依靠收取信息置頂費用和廣告費用來盈利的分類信息網站,大幅度的人員擴張在此時顯然還不符合時機。畢竟,對于分類信息網站而言,滿足用戶最基本的需求,然后有效吸引長久持續的用戶群才是當下的關鍵。而分類信息網站,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從而帶來用戶之間的口碑相傳,培養起自己穩固的用戶群體。而并非頻道大肆上線下帶動的人員盲目擴張。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58和趕集的模仿對象Craigslist,這家擁有205個網站,覆蓋了美國所有城市,以及35個其它國家城市的公司,發展16年員工僅有30人,而年收入卻已經高達4億美元。在微軟宣布進軍免費本地分類廣告市場之時,Craigslist首席執行長吉姆-巴克馬斯特(Jim Buckmaster)表示,該公司更為關注多語言網站的推出,而不是其它功能或服務。他說:“在資源方面,我們無法與微軟這樣的巨頭抗衡。但我們沒有必要在技術上與之一較長短,因為用戶沒有這樣的需求。”
用戶沒有需要,網站就不去拓展,而是專注自己的業務,這也是為什么Forrester研究公司分析師查倫斯-李(Charlene Li)會說:“任何競爭對手要在美國灣區挑戰Craigslist的領先地位,都將十分困難。”而在早期的采訪中,楊浩涌也曾信心滿滿的表示:“我們做的事情要比Craigslist更全面更到位,從某種程度來講,我們已經超越了Craigslist。”從現狀來看,趕集網的人員數量和業務線確實已經遠遠超越了Craigslist,但是在有關盈利的問題上,恐怕不僅是趕集,就是整個分類信息網站短期內也只能望其項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