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當前,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正處于初級的發展階段,很多企業對信息化的實現僅停留在實現辦公自動化、基礎IT設備的置辦上等。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關鍵在于“應需而動”,需求驅動企業信息化的程度,而企業信息化的程度高低也將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高度:是故步自封,小成即滿,還是行隨思變,開拓進取,成為領航者。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常規的管理顯然已不能滿足現實發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來提高企業經營效益,就成為一個新的議題。企業也要面臨來自各方的挑戰,包括市場需求、銷售渠道、人才流動,資金周轉等等方面。
由于自身資金比較短缺,所以中小企業在選擇信息化產品時更加注重“物美價廉”的概念;再者,俗話說中小企業信息化工程是“老板工程”,要做成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生意,必須伺候好老總(板),中小企業信息化要從老總的辦公桌上做起,要做老總需要的IT產品。如何IT產品能讓老板滿意,其他進程將迎刃而解。
因此,有信息化專家指出,中小企業信息化實施的關鍵在于認識和需求。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主對信息化仍普遍存在認識不足的現象,顯示數據表明,有59.4%的企業CIO認為中國信息化推進的困擾是因為企業對信息化的作用認識不足,認為信息化對于企業的發展和盈利起不到決定作用;其次信息化建設缺乏統一的頂層規劃、信息化部署缺乏長遠規劃等問題,這些將直接影響著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其次,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核心是基于企業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的需求。事實上大部分企業主很清楚信息化帶來的價值,尤其是新技術企業,但是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實施需要基于企業的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的需求,只有基于這兩點需求,企業信息化的建設便不存在任何障礙。
事實上,中小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會把建設信息化作為一種成本,通過投資信息化建設,提高企業效率,節省運營成本,以更好地服務于自己的客戶,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從成本到投資,是一個觀念的轉變,是當今企業制勝的必要條件。
從政策環境層面來講,為了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已經相繼頒發了多個促進措施,2011年3月,工信部發布《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助力CYE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同年又相繼出臺了《“十二五”中小企業成長規劃》和《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從融資、降稅、趨勢等多方面為中小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由此可見,在信息化為主導的大趨勢下,中小企業只有不斷的增強信息化程度,而企業信息化的程度高低也將決定企業未來的發展高度。信息化程度越高,企業的競爭力也將越強,才能在當今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取得長足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