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里開始創新
桃花源私微博事件 一、桃花源私微博像素事件回放
桃花源,“像素級拷貝”一出,惹來數百人的謾罵,第一次看到國內的創業者或移動互聯網用戶,對抄襲的0容忍。甚至很多朋友跑到蘋果Appstore去下載桃花源,目的不是使用,而是給產品打1星,然后卸載,降低桃花源的排名。
桃花源,是最可惡的一家嗎?還真不是,先行者有十多家,抄襲到連可用性都沒有的產品也大有人在,從淘寶,到騰訊微信,到十幾家創業公司,都抄了。但桃花源抄的最認真,也是最后跳出來的產品。
罵馬賢亮像素級拷貝的人,更多是基于一個認知:你可以無恥,但你不能說出來。中國人的習慣就是如此,你可以做,但不能說。所有,我在給朋友介紹桃花源時,有朋友說,啊,桃花源很漂亮啊,很像微信的朋友圈嘛,大家認為,小公司一定是抄襲巨頭的,而不會去考慮,巨頭也是抄襲別人的。馬賢亮在面對Techweb時的一番表示,激怒了很多人。
“我認為互聯網服務的真功夫在運營上,若真把給用戶服務做好了,UE自然會優化到家、自然會走出自己的特色。在測試中發現,用戶只關心是否穩定、流暢和好玩。桃花源團隊看得清楚:UE就是一身皮,合身最好;用戶不會因為你抄襲了Path UE皮就唾棄你、也不會因為你原創了或抄襲了Facebook、Google+的大牌UE皮就青睞你。關于UE的口水來自行業評論家,而非用戶。”馬賢亮這樣表述自己的一套思路,“成功的產品就是最好的老師,認真抄襲也光榮,桃花源會忠實抄襲拷貝Path”。
真是一個可愛的“抄襲哥”、“像素帝”!怎么能在大家都互相攻擊的當口,自己露出自己的一身肉,說,你出劍啊,你劈刀啊。這不是等評論者的口水嘛?
實際上,很多人上來就罵,罵得非常難聽。
但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桃花源團隊。團隊的核心產品之一,旗下產品已預裝到全球九億部手機中,在手機圈內人脈廣泛。這樣一個團隊,為何要趟移動互聯網的混水,并且上來就大張旗鼓地鼓吹抄襲也是光榮呢?
二、中國移動互聯網誰不抄誰必死怪圈
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大家心照不宣但拒絕承認的一個事實是,抄襲可能會死,但不抄襲一定死。鮮有號稱不抄襲還獲得很好的創新例子。不過是從某種創新偷來,換上中國式衣服而已。
中國移動互聯網,基本被幾大巨頭把持了從上到下的產品線,先控制平臺,再控制終端。平臺之戰打完,終端之火重燃。小創業者,往往還在看熱鬧的過程中,就被那些戰火給燎死了。
抄襲成功者,寥寥。但抄襲甚至偷來源碼改造后被收購的案例卻經常能找到。而真正的創新者,手頭的錢根本無法支撐到創新獲得認同的那一天。很多創業者,吃得差,穿得不體面,在各種創業場合,被成功的巨頭恥笑,打擊自信心,甚至威脅商業模式。
從互聯網時代,中國的成功者,都是最好的抄襲者,是抄襲得最堅持,心臟承受力最強的抄襲者。那些創新者,博得了一時的同情和道義上的支持,但多數,慢慢被人們所遺忘。
三、誰把創業者逼到抄襲的獨木橋上?
那么,是誰有這個能耐?誰把創業者,逼到了抄襲的獨木橋上?是平臺級玩家,是巨頭們玩的內部創新,更重要的是不耐心的用戶。
創業者留下的創業空間極其狹窄。國內有一個說法,投資者投資一個創業者,首先的問題是,騰訊做不做?第二個問題是,錢能熬到賺錢哪一天么?幾乎很少會真正問:用戶會感謝你的產品么、你怎么做到讓用戶感謝、團隊穩定重要還是錢多資源多重要這些問題。
首先,逼迫創業者的是平臺級玩家。平臺,顧名思義,他們占據了各種平臺,擁有了最后的發言權,用戶,甚至開放架構的接入權。創新者,在前有政策逼迫,后有巨頭內部創新團隊追兵的情況下,往往慌不擇路,落荒而逃。創新的理念,慢慢磨平。看著身邊的一群一群流氓成功后洗白成商業巨頭或導師,多數人難以把持自己的創業理想。
其次,用戶讓創業者產生幻覺,往往不知道創新能帶來多少用戶。而喜歡圖新求變卻又跟不上時代的中國的用戶,落在兩頭擔心中(擔心小創業服務持續能力,擔心國外穩定酷炫服務鏈接不穩定),只好退而求其次,徹底使用巨頭的服務,而拒絕創業公司服務。
那些創業者,有創新能力的玩家,似乎就剩下那些看不到過多商業價值的行業和方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