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只需半個小時車程,但某房地產公司老總陳明(化名)還是早早開車行進在上班高峰中。因為他知道,到太原市規劃局辦事,停車很困難。
趕到該市規劃局已是8時30分,在桃園二巷附近繞了半天,陳明也難為愛車找下 “容身之地”。
自今年4月中旬 《太原市城市靜態交通專項規劃》公示后,陳明便認為,太原“停車商機”已經來臨,并且機械式立體停車庫大有圍城之勢。
A 停車位存在大缺口
陳明這幾年事業發展還算不錯,除了幾個樓盤項目,還做著其他投資。按理說,作為公司的老總,有些事交給手下辦理即可,可他總是閑不住。
在一些大事方面,陳明總愛親自出馬,并且從不用司機開車,這也讓他體會到了手下經常被交警貼罰單的苦衷。
“政府一些職能部門門前,規劃的車位相當有限,停車實在太困難。”陳明說,記得有一次去土地局辦事,由于路上堵車,等他趕到時,剛好到了約好的時間。此時,門前車輛停放得滿滿的,于是他急匆匆把車停在了便道上,半個小時出來后,左側車窗上貼了一張罰單。
剛開始陳明對貼罰單滿不在乎,但一個月下來,公司辦公室主任向他通報說,僅他一輛車,就收到20多張違章停車罰單。這讓陳明很不好意思,因為他給公司立下規矩,任何車輛違章受到處罰,公司不負擔此項費用。
“作為公司一把手,一定要以身作則,這不是錢不錢的事,而是面子問題。”從那以后,陳明開車出去辦事總是提前到達目的地找車位。有時為了方便,也讓司機接送,或者“打的”。
一些政府部門門前停車難,同樣商業地段的停車問題也不容樂觀。“本來買車是為了上街、辦事方便,但現在倒成了我的累贅。到商業街購物,停車場幾乎個個車滿為患,遇到節假日更難停車。”在太原某企業工作的小李滿腹怨言。
有統計數據顯示,至2011年年底,太原市機動車保有量已接近75萬輛,每日還以400輛的速度增加,每年的遞增率高達20%。然而,全市登記在冊的停車位僅有6萬多個,且以院內的停車位為主,占到七成以上。
按照國家相關標準的最低要求,太原市停車位缺口達10萬個。也就是說,每天有10余萬輛車只能亂停亂放。
B 市場需求商機乍現
為了給顧客帶來方便,一些大型商場也都考慮建設立體停車庫。在省城客流量較大的朝陽街,一家商場正在建設立體停車庫,但其具體情況,該商場不愿透露更多。
北京航天匯信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經理崔沈澤說,早在2003年,太原一些酒店結合自身發展,便建起了立體停車庫,位于新建路的港灣美食城就是其中一家。
港灣美食城經升級改造擴建為5層后,客流量的增加,讓酒店停車位成為其發展短板。港灣美食城派人前往北京、江蘇等地實地考察取經后,投資120萬元,在原有停車位上,建造了5層高的立體停車庫,將8個泊車位拓展到了42個車位。這個立體停車庫,就是長治清華機械廠全資子公司——— 北京航天匯信科技有限公司建造的。
在崔沈澤的記憶中,太原建造立體停車庫應該在2002年,那年,他們為建業小區建造了一個地下兩層立體車庫。隨后的幾年中,雖零星做過一些項目,但規模都不是很大,崔沈澤開展業務只能靠去規劃設計院搜尋相關信息。
在崔沈澤印象中,從2006年開始,太原立體停車庫市場陸續有了起色,但那幾年樓盤規模較小,沒有形成連片開發,加上小區車輛并不是很多,因此,立體停車庫也就200多個車位。
到了2009年,太原市場逐漸有了需求。車輛的逐年遞增、樓盤的連片開發、小區業主的需求,讓房地產開發商嗅到了商機。而國內一些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生產廠家也瞄上了山西這個市場,開始瓜分這塊“蛋糕”。
位于橋東街上 “夢想空間”小區的保安告訴記者,雖然每個立體停車位售價16萬元,但100多個車位早已銷售一空。而物業公司一位自稱姓溫的副主任說,對于小區來說,即便賣不了停車位,也不會對外開放按小時收費,最差也會按月出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