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馬克·萊斯利作為創業主席兼CEO進入維爾軟件(Veritas Software),在此之前,他曾經營過兩家公司。從自己的經驗中,他知道維爾軟件需要建立一種什么樣的企業文化,也就是,什么樣的由內部產生的價值觀可以幫助企業成功。
“讓人信任的前提是
先信任別人”
作為初創公司,萊斯利希望讓公司的決策過程更加透明。起初,他每周都主持一次員工會議,在這個會議上,“任何問題都可以討論”。后來,當公司上市以后,他每月舉行一次開放式的管理層會議,全球的管理者都加入,會議上他和高層與大家互相分享各類信息,比如預期收入是多少。
對于他來說,信任是一切。“我相信,讓人信任的前提是先信任別人。”萊斯利分享說,“如果你信任別人,你可能會被欺騙,但產生信任所帶來的價值,遠比偶爾被人背叛所帶來的代價要大得多。人們更愿意相信我們會告訴他們真相,相信我們是真摯、誠懇的,而不會在一開始就認為我們會欺騙他們。”
在萊斯利看來,構建企業文化就是“創造一種讓員工發揮所長的環境”。“它不是命令與控制。你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并且創造一種環境,讓他們發揮自身的才能和判斷力,自我行動。”
“真誠的價值觀”
克林特·史密斯是田納西州一家電子郵件營銷公司Emma的聯合創始人兼CEO,他認為,企業文化是從辦公場所中萌芽的。這家公司看上去有點像離經叛道的網站將辦公場所形容為“文化很重而格子間很輕的地方”,瀏覽該網站,你會感受到它是一個在追求自己使命的組織。在公司總部,史密斯和聯合創始人威爾·韋弗發起了開放辦公空間計劃,明確地傳達出要在100多名員工中激發團結協作的精神。
史密斯說:“企業文化對我們很重要,它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在我們的印象中,那些格子間式的辦公空間意味著乏味無趣、沒有生氣,代表著大公司文化。我們建立企業文化的第一步是基于一個簡單的想法:讓我們打造一個每天樂意呆上8~12小時的地方。所以,讓我們按照自己的風格來裝扮它。為公司創建一種真誠的文化,真的非常關鍵。對我們而言,這是在創立之初很自然的事情。”
萊斯利表示,真誠是公司企業文化的中心。“你必須找到自己最本真的一面,以此構筑價值觀,并將它表達出來。如果這些東西并非出于真實,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相信這些價值觀,那么,它也不會產生什么效果。”
“對我來說,
知道自己的短板最重要”
當威廉·史密斯在加州創立IT公司Euclid Elements時,他很清楚自己的局限性。他剛剛從斯坦福大學畢業沒幾年。他的公司主要向零售商提供顧客購物習慣的信息。
作為一名起步者,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從而決定招募更有經驗的管理者及工程師那些曾經在IBM、谷歌及高通公司工作過的人才。他希望自己的公司成為“零售領域的Google Analytics”,那么,這些人才就是關鍵。對這些人的招聘,反過來也在公司培育了這樣一種文化:史密斯將他們視為可以信賴的左膀右臂。
史密斯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晰,“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兒,我只有24歲,對什么都缺乏經驗,我不知道怎么管理員工,我也只是一名蹩腳的工程師。”
“你能否讓組織持續發展”
毫無疑問,創業者能否招募到人才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但是如何管理這些人才則決定了企業文化的走向。
萊斯利分析道,“你需要網羅一些優秀人才,充分尊重他們,給他們足夠的自由。你需要提供使命和愿景:我們是誰,我們向哪里去?更重要的是,你必須分享回報。”
杰弗瑞·菲佛是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的一名教授,在談到企業文化中人才管理的重要性時,他舉了印第安納小馬隊的四分衛明星佩頓·曼寧的故事。
當曼寧因為頸部受傷而缺席整個2011年賽季時,小馬隊僅僅贏了兩場比賽。菲佛舉的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休斯頓德克薩斯人隊在滿隊傷員的情況下,表現不俗,甚至進入決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