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奢侈品消費占全球市場份額從1998年的不到1%到2010年的10%,12年間增長了10倍。2012博鰲論壇上發布的《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2012年度報告》中曾如此描述。
還有調查稱中國奢侈品市場年消費總額已經達到126億美元,占全球份額的28%。無論如何,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之一。
而ft中文網的文章為我們揭秘了奢侈品行業:當今奢侈品行業60%的市場份額被35個主要品牌所掌控,品牌生產商則用盡技巧避開“中國制造”的標簽。奧斯卡頒獎典禮是奢侈品牌最重要的宣傳機會,中國市場是奢侈品行業的新挑戰。
以下為ft中文網《奢侈品業的十個秘密》全文:
1. 奢侈品的出身——大品牌源于小店鋪
當今奢侈品行業60%的市場份額被35個主要品牌所掌控,像路易威登、古馳、普拉達、喬治阿瑪尼、愛馬仕以及香奈兒這些品牌年營業額都在10億美元以上。其實多數我們津津樂道的奢侈品牌都是18世紀、19世紀卑微的匠人們為王室制造精美手工制品而創立的。
在波旁家族和波拿巴家族統治法國期間,現代人熟知的奢侈品在法國就誕生了。
19世紀末,王權沒落,資產階級興起,歐洲貴族和美國名門精英,諸如范德比爾家族、阿斯特家族、惠特尼家族等組成一個封閉的圈子,奢侈品成為他們的專屬領地。奢侈品是專屬于上流社會的生活元素,猶如有資格加入的高級俱樂部,或者是擁有一個名門姓氏,是令人期待的。況且它們總是少量生產——通常還是定制,只賣給極少數并且真正上流的顧客。
如今,這些公司仍然冠以創始人的名號,實際上絕大多數已經被商界大亨收購、經營。近20年來,他們將單個品牌變成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公司和地球人都知道的大品牌。
2. 產地標簽的秘密
奢侈品牌對它們的標志、商標全面保護,只向制造商提供每批手袋訂單中一定數量的標簽。制造商告訴記者,很少有手袋真正使用“Made in China”的標簽。即使這樣做,手法也很隱蔽。有的手袋標簽被縫在內部口袋縫線處的底部。而在有的手袋上,標簽印在郵票大小的印有公司商標的皮片別面。讀的時候得用放大鏡。大多數情況是,手袋上貼的是“Made in Italy”、“Made in France”或者是“Made in U.K.”字樣的標簽。
品牌生產商用盡技巧避開“中國制造”的標簽。一家品牌“Made in China”的標簽實際上只是張貼在外層包裝上的不干膠貼。當貨品到達意大利的時候,品牌商們會撕掉那層不干膠貼,換上新的“Made in Italy”的不干膠貼。有的品牌商把全部手袋都放在中國生產,除了手柄。手袋運至意大利時才加上手柄;還有些品牌商把勞動最密集的鞋面加工部分放在中國,再到意大利裝上鞋底——這些產品統統被打上“Made in Italy”的標簽。
3. IT手袋——市場營銷術的杰作
18世紀末,歐洲的婦女穿著半透明的不帶口袋的高腰裙,只好把貴重的物品放進袋中,那袋子被看做是現在手袋的前身。19世紀末時,縫紉和刺繡已經成為了一種日常活動,上流社會的女性把針線放進華麗的針線袋里。除此之外,身上帶任何其他東西都會被視為失禮:這就是為什么要帶上隨從的原因。
現代手袋在20世紀伴隨著女性參政的出現應運而生。手袋象征新型獨立,意味著隨心所欲地自由來去,離開家也無須告知任何人。很快手袋變成普通消費者的重要配飾。
IT手袋現象其實只產生了二十幾年,可以說年輕而有活力,是被奢侈品企業的市場營銷術一手創造的。90年代的時尚雜志里宣稱,如果你做不到每一季更新衣柜里的衣服,你可以通過一只新手袋來讓你看起來煥然一新。時裝公司把手袋推成前沿商品,讓它們成為越來越有煽動性的商業廣告中心。手袋成了一種令人迷醉的誘惑。
今天,在一個奢侈品牌的成功中,手袋成了如此重要的因素,以至于古馳(Gucci)集團將圣羅蘭2005年差強人意的銷售額歸咎于它幾季產品中沒有一只風行的手袋。而也是IT包,讓芬迪(Fendi)從一個俗里俗氣的老牌毛皮公司變成了一間頂級奢侈時尚品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