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路易威登的走紅與污點
路易•威登先生極擅長將漂亮裙子和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打包裝箱,因此成為拿破侖皇后歐仁妮的御用裝箱工和皮箱制造工;屎蟮幕始沂跈嗔畲砹俗罡邩s譽。威登的事業蓬勃發展。1859年他決定擴展店面,在巴黎東北方的郊區買了一畝土地建了一個有兩間房間的工廠,如今成了供游客參觀的路易威登博物館。
十九世紀末到二戰之前的那段時光是個優雅的年代,也許是奢侈品最后的真正的黃金時代。那期間威登的兒子喬杰斯在31歲的時候設計了LV最富盛名的“棋盤格”,巧克力棕和米黃色的西洋棋盤圖案,一些棋盤格里有白字寫的“Marque Louis Vuitton Deposee”,表示它是合法登記的商標,所謂的“名牌”誕生了。
二戰期間,為了維持經營,一些法國的奢侈品店和女裝店也把貨品賣給納粹軍官和法奸的妻子們,路易威登也位在其列。這段家族史是路易•威登永不愿提起的,直至2004年才被披露。
5. 奢侈品專賣店——產業“垂直整合”的結果
目前我們看到的奢侈品牌多是坐落在大街上的直營店。其實原本并非如此,這是奢侈品行業一項重要改革的結果,也與路易威登有關。
1977年,威登家族的女婿——當年65歲的亨利•雷卡米爾接受路易威登品牌的管理事務。雷卡米爾在研讀了很多書之后發現,在商業鏈中,零售商——特別是擁有特許經營權的經銷商,拿走了利潤的最大頭。當時大多數奢侈品公司規模仍較小,由創始人的家族經營,而他們并不善于商業運作。
而雷卡米爾不是時尚中人,他是生意人。他決定對路易威登實行一項“垂直整合”的策略:他踢走了中間商,開設路易威登直接管理的直營店。這在奢侈品行業是一項重要的改革,在財政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短短幾年,路易威登的利潤上升到驚人的40%,而他們大多數的競爭者只能賺到15%-25%的利潤。
如今大多數的奢侈品牌都采用雷卡米爾的模式,讓上游和下游垂直整合到了一起。
6. 奢侈品業的變革——等級本位走向金錢本位
近30年,發達國家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驚人地增長,男女結婚的年齡越來越晚,這讓他們可以有更多錢花在自己身上。而消費者也普遍比上一代受到更多的教育,走過更多的地方,因此培養出對精致生活的更好品味。
企業界大亨和金融家從中嗅到了商機。他們從年老的品牌創建人和能力欠缺的繼承人那里巧取豪奪,將家族化的事業轉為品牌化的企業,將品牌元素比如店面、店員制服、產品甚至開會用的咖啡杯,全部統一化。然后他們瞄準新的目標顧客——中間市場。它們是廣泛的社會經濟人口,囊括了每一個人,從教師、營業員到高科技企業家、豪宅的居住者、粗俗的暴發戶,甚至犯有罪行的富人。
奢侈品公司的高管解釋說這是為了實現奢侈品的“民主化”,為了讓奢侈品“人皆可得”。聽上去很崇高吧,好像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實際上目標精準明確:想盡辦法賺取更多利潤。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