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一樣重要(Remember that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s often as important as tech innovation. ).
從來沒有統計數據或是實證研究證明過這一點,但是我們都看得到: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里,那些將股東價值最大化的公司大多是商業模式的創新者,而不是技術的創新者。Ebay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網上拍賣池;亞馬遜取代了零售業的中間人角色;戴爾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組裝PC;MySpace和Facebook定義了社交網絡;HMO和PPO為醫保帶來全新的模式…雖然上述例子中不乏新科技的身影,但是技術絕不是驅動股東價值幾何增長的戰略性因素。相反,是被技術支持著的新商業模式讓一切變得不同。創業家和職場人士都應該明白這一點。
像小公司一樣思考(Think small.).
某位《財富》500強企業經理被挖到一家初創立的小科技公司,很不幸地,他把“大公司”思維也打包進了行李箱里。富有大企業管理者責任心的他在目睹約50人的公司以每年50%的速度飛速增長的時候,仿佛感到了使命在召喚——公司需要更緊湊的項目管理!他的解決方案?打電話給老東家的供應商,向對方購買一套與老東家相似的軟件服務解決方案。他的結局?50萬美元的購買費用,買來了一套帶有云計算的復雜項目管理系統。更糟糕的是,這套昂貴的“解決方案”從未奏效過。這名經理被解雇了,其價值50萬美元的系統也被更簡單便宜的解決方案所取代。
學習創業家小巧、求便宜以及求靈活的思維方式。“像小公司一樣思考”并非意味著放棄野心和夢想被擱置(其實我覺得初創型冒險企業絕非“小公司”,而是尚未成熟的世界級大公司)。通過一次次嘗試,你會驚訝地發現看似寒酸的資金量能夠解決多少棘手的問題。
“時刻定位并消除風險” (Strive to understand and mitigate risk.).
與大眾流行的觀念相反,創業家和風投家并不是一味追逐風險的傻瓜。事實上,最棒的創業者是非常厭惡風險的,并擅于識別與消滅創業中的風險。不論是依靠直覺還是清晰的思維,最出色的CYE創業者總是無時無刻地在腦海里與風險做斗爭——我們的產品有風險嗎?市場有風險嗎?財務有風險嗎?管理有風險嗎?這種近乎瘋狂的執念值得很多大公司經理學習。
我把“創業七大原則”列舉在此供公司經理們思考。在很多例子中,盡管創業者們的一些行為看上去有些魯莽冒失,但事后卻證明它們是完全值得效仿的。尤其是在公司啟動新項目,或是進入新市場的時候,效仿創業家們的做法吧,它們能夠幫助你更上一層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