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能力——趨時避害形成合力
攜程計算機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總裁季琦告訴青年創業者,“攜程網”的成功,除了抓住當初互聯網快速發展的契機,有一個良好的創業團隊是關鍵。
“攜程網”的團隊成員來自美國Oracle公司、德意志銀行和CYE上海旅行社等,是技術、管理、金融運作、旅游的完美組合。大家在一起創業,分享各自的知識和經驗,同時也避免了很多創業“雷區”。
創新精神——創業成功的維生素
金利來領帶的創始人曾憲梓說:“做生意要靠創意而不是靠本錢!”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缺乏創新的企業很難站穩腳跟,改革和創新永遠是企業活力與競爭力的源泉。
萬科集團在1988年發行了大陸第一份《招商通函》,目前該公司已成為全國房地產知名企業和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上海復興高科積極推進與數十家國有企業合資合作,用民營企業機制同國有企業資產實行有效嫁接……這些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創業家挑戰成績、自我加壓、勇于創新的精神。
魄力——該出手時就出手
商海女杰菲奧里納在面對戴爾、IBM等領先者時對惠普員工說:以前我們要做到95分才推出,現在我要求80分時就推出,然后慢慢改進;以前是瞄準、準備、開火,在網絡時代里,瞄準了就要開火,沒有時間準備。
在創業界,往往是風險與機會并存。創業者必須善于發現新生事物,并對新生事物有強烈的探求欲;必須敢于冒險,即使沒有十足把握,也應果斷地嘗試。
敏銳眼光——識時務者終為俊杰
張明正拿到電腦碩士學位后,選擇了被世人稱為“旁門左道”的防病毒軟件作為主攻方向。1999年4月,第一個通過電子郵件傳播的“梅麗莎”病毒忽然爆發,正當眾多IT企業無計可施時,張明正的“傳奇故事”誕生了,他的“解藥”被大量使用,他創立的趨勢科技公司目前市價已逾100億美元,張本人也先后兩次被美國《商業周刊》推選為“亞洲之星”。
生意場上,眼光起了決定性作用。很多資金不多的小創業者,都是依靠準確抓住某個不起眼的信息而挖到“第一桶金”的。市場經濟剛起步時,機會特別多,好像做什么都能賺錢,只要你有足夠膽量和能力。但如今每個行業每個領域都有人做,激烈的市場競爭宣告“暴利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微利時代”。因此,創業機會必須靠創業者自己發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