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8年到2011年底,中國出國留學人員總計達224.51萬人。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選擇回國工作。據教育部網站數據,截至2011年底,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81.84萬人。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確立,大批歸國留學生投身體制外,在市場經濟領域掀起了“創業中國”的大潮。創業成了如今海歸回國后選擇職業的一大新趨勢,并推動了我國新經濟、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高潮。 23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海歸創業發展報告(2012)》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呼吁,中國海歸企業與本土民營企業在項目、技術、市場、資金、銷售、管理、團隊等方面展開對接合作,共同致力于中國的產業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海歸創業,急需與本土民營企業“牽手”共創未來。 海歸“牽手”本土:資金和技術的優勢互補 “融資難,高新技術項目融資更難,這是目前廣大留學人員歸國創業時所面臨的普遍問題。高新技術項目估值難,銀行抵押難,啟動資金大,自有資金遠遠不夠,政府以及各地高新區的扶持資金杯水車薪!敝袊c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兼商會會長王輝耀強調,海歸一般在高科技方面有優勢,擁有專利技術和項目,卻苦于缺乏資金,政府、創業園、個人的自有資金遠遠不夠,需要風險投資,也需要民間資本。 以中關村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為例,該園區目前主要是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環保與節能、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五大領域的企業為主,截止到2010年,平均注冊資本金364萬元。與此同時,2009年只有73家在園企業共計99個項目獲得各級政府支持2894.8萬元,項目平均資助額度為29.2萬元!百Y金遠遠不足,但是政府資金也有限!蓖踺x耀表示。 另有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中國民營企業注冊資金總額已經超過10萬億元,相當比例的本土民營企業資金充裕。 全國工商聯發布“201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時顯示,全國500強民營企業主要集中在建筑業、黑色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批發零售業3個領域。50.6%的企業計劃在未來3年內要投資制造業,44.2%的企業計劃要投資房地產業,但是,擬投資服務業、金融業的企業只占28.8%和22.6%,由此可見,民營企業在產業升級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和需求。“民營企業將大量的資金投入‘樓市’,這往往是無奈之舉,因為面臨‘迅速貶值’的風險,卻又找不到好的投資渠道。”藍皮書中指出。 “許多民營企業已經完成原始的資本積累,并不缺錢,但在研發和創新方面滯后,渴求獲得新技術來改進能源利用、加強環保以及提高生產效率,在這一方面,擁有CYE國外學歷背景的海歸具有優勢。雙方完全可以優勢互補、共同合作!蓖踺x耀表示。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路江涌指出,海歸在創新方面,如新產品的推出、發明專利的數量上,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海歸企業與本土民營企業的結合也會推動民營企業的創新和國際化。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