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老板們要想知道員工的心理底線,還真得下一番功夫,千萬別等到寫辭職信的時候再挽留,那樣就晚了,即使留下來,雙方內心也會有疙瘩。
實際上不僅是老板們要研究,公司更需要的是建立一種開放的言論氛圍,一種制度化的、積極鼓勵員工獻計獻策的民主通道,比如公司的內部網絡論壇、非正式的組織活動、跨部門多層次的交流平臺、合理化建議的創新機制,等等。讓組織不再被固化了的流程給束縛死了,被行政化的官僚秩序給壓抑死了,被私下的政治派系斗爭給消耗死了,否則誠如景素奇所言:最終老板也會被累死!
員工至上事關轉型升級
用歷史的觀點看,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吃了上頓沒下頓,是沒有多少閑功夫去創造文明的。文明的出現,是因為只需要一部分人的勞動,就能夠創造足夠的物質生活,于是有一批人脫離了勞動,吃飽了撐著,才會去創作詩詞歌賦,“倉廩實而知禮節”就這個道理。
同樣中國企業的發展也如此。你很難要求一個為了吃飯買房,天天連續工作12小時,然后還會有絕妙創意的設計師出現;你也很難要求一個成天被老板劈頭蓋臉大罵一通,同事之間勾心斗角的人,死心塌地為公司賣命;你更難要求一個耳濡目染老板假仁假義、精于算計的員工,能夠在危難之際具有非凡的勇氣,帶領公司走出困局。
我們一直在熱議,為何中國沒有蘋果,而只有富士康;為什么沒有Google,而只有百度;為什么沒有Facebook,而只有騰訊。因為我們的企業里,沒有理想主義,沒有普世價值觀,只有商業意識,只有生意。
踩著員工的底線,然后再跟員工談理想與價值,那充其量只是忽悠別人一時的“成功學”。中國古代,為了能給百姓創造研究學問的空間,即使沒中科舉,至少也會給秀才們減免稅負,許他們開學堂,讓其衣食無憂。
也許,中國企業真正到了一個需要思考理想主義、企業使命的時候了。這樣的理想與使命,不是企業簡章里寫給外人看的,而是企業內部,從老板到員工都必須追尋的夢想。
一個企業,如果只有工程師,而沒有精神領袖,那它生產出來的產品一定沒有靈魂,典型的廉價制造。但如果我們的企業里能容納一群特立獨行,有個人強烈主見,敢于張揚,熱衷炫技的新生代們,他們的創意與設計一定會傾注在產品上,帶著鮮明的潮流色彩,而為客戶所喜歡。
因為有了喬布斯,蘋果才充滿獨特的氣質;而因為把客戶當“提線木偶”,高盛正在喪失為客戶創造價值的靈魂,滑入“吸血鬼”的深淵;因為沒有夢想與溫暖,富士康光鮮的物質條件,最終給員工帶來的是冰涼涼的地獄,他自己也永遠具備不了蘋果的范兒。
只有把員工的快樂與幸福擺在最上面,努力滿足而不是姑息,那么企業創新的天花板才會被撐破,一群具有使命感的、擁有士大夫精神的員工們才會不斷涌現,各種千奇百怪的創意,各種針砭時弊的意見才會百花齊放。當稻盛和夫以80多歲的高齡和日航董事長的身份,趴在地板上擦地時,所有的官僚與隔閡都將被敲碎,日航的發動機又重新嘎嘎作響;當海底撈的服務員可以比同行生活更開心,物質更富足時,他們一定會把這種快樂傳遞給他們的客戶。
是時候以員工的幸福感來設計企業了,也是時候與員工一同構建理想與使命,為企業升級轉型闖開一條光明大道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