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底線的“價格戰”已觸及法律底線
“從京東‘網上約架’到其它電商‘見招拆招’,看不出太多理性的成分。”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說。這場“價格戰”看不出是為消費者提供多樣性的產品和更好的服務,只是一味壓低價格,以期達到企業“圈客戶”的目的。
“價格戰”已涉嫌違反多項法律
“價格戰若慘烈到沒有任何底線,那么競爭就會對行業造成毀滅性打擊。”經濟學者馬光遠說,消費者在享受到曇花一現的低價商品后,其實這種優惠并不能持續。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說,對消費者來說,表面上是在享用“低價盛宴”,但實際上是提前預支了消費需求,也會造成下半年電器銷售后勁不足,不利于行業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此前在商品零售行業就曾出現過類似過度競爭,打壓競爭對手的情況。一家知名彩電供貨商告訴記者,現在的電商競爭就如十年前的家電零售業一樣,以價格戰拼市場份額,到頭來是剛剛萌芽的電器業市場經濟在“過度廝殺”中被遏制。由此一來,一些企業占據定價權,造成很長一段時間內,“制造成本不斷降低”但“居民購買價格居高不下”的矛盾局面。
“價格戰”火拼誰會笑到最后?“若勝出者獨占市場壟斷定價,這樣到頭來消費者就連貨比三家的權利都會喪失了。”中國人民大學商法學教授、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對記者說。
“短期的超值并不代表長期利益。”劉俊海說,“鷸蚌相爭的結果不是有利于消費者,消費者要理智,不要喝彩推波助瀾。”此次價格戰與去年的騰訊與360的“3Q大戰”有相似之處,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等于逼消費者作出唯一選擇。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指出,“價格戰”可以瘋狂,但不能觸及法律底線。他認為,目前出現的情況與有關法律規定明顯抵觸,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一條,“經營者不得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以及《價格法》第十四條,“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包括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擾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或者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一旦無序競爭不斷擴大,整個家電行業也會對電商說“不”。一位家電生產商對記者說,現在廠商普遍對價格戰持觀望態度。當前廠商利潤本來就不高,電商持續壓低價格,也是在逼著生產商玩價格“跳水”。
《網絡零售管理條例》正在制定中
此番爭斗已不是電商第一次“掐架”。今年6月份先后發起促銷活動的還有天貓商城以及庫巴、當當網、一號店等其他電商。數據顯示,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7家電商公司,共投入58億元火拼夏日家電市場發起價格大戰。
這場“價格戰”之所以能夠持續發酵、吸引其他電商紛紛加入,劉俊海說,這表現出電商行業企業不健康的競爭態度,暴露出我國電商核心競爭力的欠缺。
“這場‘戰爭’雖激烈,但一點都不好看!”馬光遠說,“價格戰掩飾不了中國電子商務這些年來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單調。”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行業進入門檻低,為擴大地盤,只能用這種不可持續的手段。至于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服務水準等,對中國的電商而言,實在有點高難度。
邱寶昌則認為,電商公平競爭法律法規待健全。此次價格戰反映出我國相關法律還不完善。“要盡快出臺電商經營者之間公平競爭的原則和規則,用法律約束不公平競爭。”邱寶昌說。
劉俊海說,相關主管和主導部門當加強監管,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對某些違規行為及時叫停或查處,促進電商行業良性健康發展。他透露,《網絡零售管理條例》正在制定之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