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哪些貨品發往哪些倉庫?我們有專門的商業智能部門,他們考慮的因素有,一個倉庫覆蓋區的增長情況,覆蓋區的溫度情況。比如一雙秋天的鞋鞋售賣周期在廣州很長,但是在北京只有2、3個月。如果按照8月份的銷量去分就會分錯,如果調錯很多成本都會跟著增加。這說起來很簡單,其實很難。
如何能夠讓退貨率降低?我們商業智能部門也在做一套尺碼系統,把所有的鞋量了一遍,算腳長、腳寬、腳圍,算出一個推薦算法,只要穿一雙鞋合適,能推算其他鞋的尺碼,解決不同品牌尺碼偏大偏小的問題。我們推算出來的運動鞋準確率可以到95%。
比如我們最近會考慮上一套語音檢貨系統,會讓效率提升70%。以前可能需要10個人檢貨,現在只需要5-6個人檢貨就可以了。我們還想上一套自動包裝系統,現在我們包裝都是先打單子再包裝,全部都是人工,還計算不了重量,如果有了這套系統,全是自動的。
系統的好處是什么?比如促銷時候,銷量是之前的兩倍,但是人員沒有辦法那么快,要加班加點付加班費,效率還不夠高,但是系統去做很快,而且24小時不停歇。上這個系統的成本并不低,但從未來二三年看,節省遠遠大于支付人工的成本。
假設你有200個倉庫人員,一個人一個月是3、4千塊錢,一年可能是4萬塊錢,200個人一年是800萬,三年是2400萬,假設上這套系統,也就大概6、7百萬元,三年攤銷肯定是掙錢的,而系統可以用很長時間。
第三,如何提高無形的效率。這部分不光是交付成本方面,還有公司內部的效率,包括技術能力是否夠強等。比如我們現在的調價系統,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人工操作,大量買手除了買貨之外還得看價格,看是需要降價還是提價。這部分我們已經開始部分系統化,但我希望全部系統化。
最晚今年應該全部都實現自動化,我們現在已經有部分商品不需要再人工看,當然這會涉及到一些裁員,但不能因為提高了效率,還需要那么多人,難道說我上了設備也需要養著這些人嗎?因為提高效率裁員,結果外界說好樂買不行了,這樣搞得大家就沒法干了。
為什么能賺錢?
第一,整個毛利率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么差,之前同行業的公司說的毛利顯然太低了,都賣鞋,有人能做到20%毛利,有人做到10%毛利,跟采購的水平有關系,跟體量有關系,不能說一個公司10%的毛利,它代表整個行業。
第二,你以后不會在網上買東西了嗎?你覺得現在網上貴10塊、20塊錢差別很大嗎?但是對我們來講,差10塊錢是3個點,差20塊錢對我們來說是6個點,即使比其他網站貴一點,用戶也能接受,因為確實東西太便宜了。電商都死了對用戶是好事嗎?肯定不是好事。長期來講肯定電子商務絕對是用戶必需品,而且現在用戶對價格已經不像以前那么敏感了。
第三,電商公司能提高的空間很大。雖然我們和亞馬遜的自動化水平還差的很遠,但可以逐步改進。比如包裝鞋的盒子運到倉庫是扁的,需要有人把盒子疊開放東西,我們每個倉庫都有3、4個人拆盒子,現在有自動拆盒機器,這樣就可以省下人力,每個倉庫省3個人,4個倉庫就省了12個人。
新浪科技:做垂直B2C有堅持的意義么?
李樹斌:做垂直B2C這個事還是挺難的,但有堅持的意義,如果B2C上來就賺錢,大家就不打了,之所以大家不賺錢,肯定有幾個因素。第一,確實很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有很強實力的人參與進來。第二,大家都知道未來B2C的行業,賣鞋的B2C也不會存在很多家,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了。
新浪科技:樂淘轉型原創品牌你們會很開心吧?
李樹斌:談不上高不高興,我們的競爭對手也換了很多家。他不做肯定還有別人做,這個行業始終會有人參與進來,始終會有競爭,肯定是有壓力的。隨著這個行業越來越成熟,就算后面有競爭大家也不會亂打價格戰,就會平穩。
新浪科技:樂淘說愿意授權給你們賣鞋,你們愿意賣嗎?
李樹斌:我們還是以國際大品牌為主,同樣的資源,哪個品牌的銷量更高我們賣哪個,也許有一天我們會賣樂淘的鞋。
新浪科技:為什么不參與價格戰?
李樹斌:一般品牌商都不會允許平臺打特別激烈的價格戰,另一方面價格戰都在3C和圖書領域,因為這兩類產品太標準化了。但鞋屬于半標準產品,兩款電視差不多可能買誰都一樣,但鞋的選擇偏好會更大,而且還有尺碼的限制,你會因為便宜一點買個不合適的尺碼嗎?不會,沒有替代性。說實話我們以前也關注過價格戰,但我發現我的鞋已經不夠賣了,關注別人賣得便宜有意義嗎?我后來想,關注別人價格意義并不是特別大,我自己夠賣就行,我自己不夠賣就提價。
新浪科技:是否會做自有品牌?
李樹斌:自有品牌是件很長期的事情,品牌建設費用很高,做自有品牌最怕壓貨,比如做了很多夏天的鞋,你怎么知道夏天的鞋都能賣光,做多少合適?為什么耐克、阿迪都需要提前半年訂貨,就是因為生產周期很復雜,自有品牌不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事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