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你的個人權威
個人權威來自資歷、業績、能力、努力、性格、外貌以及關系。新任領導者從這七個地方找自信,就能較快完成角色認同。
法定權力是組織賦予的,而個人權威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能說絕對不是,極少數人屬于天生的領導者。不過,大多數領導者的威信是自己掙來的。
個人權威的形成比較復雜,因為人比較復雜。先看看比我們簡單的動物社會里面,什么樣的個體可以稱王。
蜜蜂社會,領袖是遺傳注定的。蜂王,其實應該稱為蜂女王,必須是雌性(女權主義者雀躍)。蜂后長得就比群眾的個體大好幾圈,那個社會里,個體生而為王,生而為群眾。群眾又分兩類:生為工蜂的,一生勞作,樂此不疲,絕無覬覦王位之興趣。生而為雄蜂的,一生的唯一使命就是與蜂女王交配(無數人類雄性艷羨),可惜一生只交配一次,生命就在輝煌中殞滅(艷羨者唏噓)。反觀人類社會,有人天生似有王者風范,氣場極強。
獅子社會,獅王是打架打出來的,競爭王位的都是雄性。勝者王,敗者被流放。幾年后,挑戰者勝,則取而代之;敗,則獅王連任,讓人想起美國總統競選。采用文學化表達可以說:人類的領袖都有一顆獅子的心。人類的領導者,同樣需要勇氣。
在進化族譜上,跟我們最接近的物種是黑猩猩。黑猩猩的王,也是打架打出來的,但跟獅子不同,黑猩猩打架不單挑,而是群毆,非常像奴隸起義、平民起義以及政變。動物行為專家研究發現,黑猩猩社會,朋友多的黑猩猩稱王。因為朋友多,則群毆勝算高,就像總統競選的選票多。可見人類的領導者更加需要得人心。孟子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如何得道?研究發現,個人權威來自資歷、業績、能力、努力、性格、外貌以及關系。新任領導者從這七個地方找自信,就能較快完成角色認同。
資歷和業績是硬件,容易服眾,但屬于“當年勇”,不能一直提。時間久了,還得看能力和努力。能力的展示需要時間,因此新官不要為了證明自己而急于燒三把火,要給大家時間接受自己。當領導的人,以決策質量和人際能力為主要能力,業務能力隨著職位的提升,所占比重越來越小;但出眾的業務能力即使派不上用場,也一直是威信的來源。
努力和能力相輔相成,為新任領導者贏得尊重。有一類領導者,能力并不出眾,但因鞠躬盡瘁而追隨者眾。杰克·韋爾奇認為:工作和生活之間沒有平衡,只有選擇。要么選擇工作,要么選擇生活。依靠努力獲得威信的領導者,基本沒有生活,甚至喪失健康。我認識一位某大企業總裁,第一次見面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高富帥,三年后再見,已是滿臉滄桑,少年老態,百病纏身—他的辦公室掛著“天道酬勤”。
性格也是威信的來源。能夠贏得威信的性格,包括自信果敢這類氣質因素,也包含坦誠正直這類道德因素。自信果敢者“威”,坦誠正直者“信”,此為威信。
如果你資歷、業績、能力、努力、性格都乏善可陳,外貌也可以幫你一把。據統計,美國財富500強公司的男性CEO們,平均身高是6英尺(1.83米),遠高于美國男性的平均身高(1.76米)。女性領導者亦如此。我認識一位身高1.75米的女領導,迷戀7厘米高跟鞋,她說1.82米的高度,足以讓她在男性主導的商業領域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除了高度,還有面貌。心理學實驗早已證明,面龐英俊的領導者讓人感覺更有能力。與英俊類似的是帝王異相,就像《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耳垂肩,手過膝。傳說黃帝有四張臉,從實用的角度看,他老人家可以東南西北一齊看,而且不怕丟臉,就算連丟三次臉,還能保住一個面子—黃帝不可能真的有四張臉,這個傳說反映的是群眾神化領袖,以便將順從合理化的心理。
美貌成為優勢,主要原理是光環效應。光環效應在美化領導者的同時,也抬高了眾人的期望。一表人才的領導者如果沒有能力、努力、性格這三樣真功夫傍身,注定淪為繡花枕頭。反過來看,身高和面貌處于劣勢的偉大領導者,他們在能力、努力、性格方面必定過度補償。杰克·韋爾奇的自信果敢,拿破侖的軍事天才,都是絕好的例子。
曹操不肯稱帝,實際上也是不認同自己的皇帝角色。其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看。首先,曹操稱帝缺少合法性。雖然有人認為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但曹操的自我定位可是忠臣。他對外宣傳的也是輔佐漢室。其次,就像有人分析的那樣,曹操對于自己的相貌沒自信。
領導者的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領導者的個人關系網:他們與重要人物的關系數量及質量。就好比能力超強的孫悟空也要動用關系網才能解決問題,建立關系網(networking)是新任領導者的必修課。
領導者的角色認同需要時間。與很多領導力教練一樣,我喜歡以100天為限。100天是人為設限,旨在說明緊迫性。時間過長,會有諸多危害,道理不言自明。角色認同成功的標志,是坦然。只有坦然的領導者,才可能在職位權威和個人權威之間找到發力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