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這個充滿誘惑的名詞正在成為8090后集體意識中步調一致的行動。隨著就業競爭壓力的加大,自己單干當老板已經是眾多對創業充滿期待的8090后最想嘗試的一件事,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創業成功的幾率遠比人們的期待要低很多。日前,2012年(第十屆)中國MBA創業大賽北方區決賽現場,與會專家對大學生的創業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技術創業、創業精神、創業并非要有實體店等新的創業理念無疑為擁有創業激情的8090后開闊了思路。
多數創業者徒有激情
“我在開發區從事的是動漫設計工作,您看看我要是想在這個行業自己單干有機會嗎?”一個剛剛工作一年擁有創業夢想的90后向創業大賽的評委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然而這樣的問題確實難倒了很多專家。“真正的創業者應該是想創業、真創業和能創業的人”,華威國際投資集團副總裁桑琳認為,創業在很多人眼中是件很簡單的事,認為有點Cye資金,有點人脈就能開公司當老板,其實真正的創業是對自己未來的一種審視,創業是一種開創精神的體現,并非想象的那么簡單,一個連自己創業機會在哪都不清楚的人徒有激情也無濟于事。
王勇就是激情創業的代表,自從一家雜志社辭職單干以來,兩年他換了四個投資項目,每個項目最長的時間也就半年,要不干培訓、要不做銷售代理,要不做五金貿易,幾乎每個創業項目之間都沒有什么聯系。倒是王勇的辦公室挺氣派,老板臺、會客室一應俱全。每天看著王勇早出晚歸也煞是辛苦,但就是一點起色也沒有,在妻子的一再催促下,王勇關了培訓部、丟了五金貿易、放棄了銷售代理,如今又在尋找新的商機。
創業并非得辦個企業
創業難,誰都知道,創業成功者寥寥無幾也是個事實,但為何有這么多的創業者前赴后繼走向失敗呢?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主任、博士生導師張維教授認為這可能是人們對創業望文生義的結果。易碳家雜志認為,創業并非要創辦一家企業,而是要發現一種機會,整合一種資源來實現某種價值的過程。創業精神能很好地說明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培訓學生不應該把他培養成螺絲釘,如果每人都是螺絲釘,這樣的組織很可能沒有生機。如果每個人都以一種創業精神對待職場工作,那么這樣創業培訓才是真正有效的。
而對于創業失敗,業內專家建議應該能容忍,社會也應該創造一種容忍失敗的氛圍,畢竟帶光環的人是少數。真正的創業不應只從錢的角度出發謀篇構局,應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無心插柳柳成行”才是創業的一種境界。當然,為避免失敗,創業者在創業之初應該有規避風險的態度和措施,不要將眼光只盯在項目上,關鍵要看自己是不是做這個項目最合適的人。
社會需要“技術創業者”
日前,在天津大學舉行的中國MBA創業大賽北方地區的比賽中,“地下管網三維可視化管理系統”、“秸稈固體燃料”、“3D機器眼”、“無醛膠無醛板”,這4項來自天大、清華、北師大、河北工業大學參賽創業項目最終勝出。張維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互聯網技術出現以來,世界上“基于技術的創業”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像比爾蓋茨、喬布斯都是通過自己的技術創新取得了創業的巨大成功并引領了世界的發展。他說,當今時代創業與技術創新的關聯度越來越高,對于承擔著人才培養重擔的高校來說,應注重在更加廣泛的專業范圍內特別是在工程技術類專業的學生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讓學技術、懂技術的學生具備商業頭腦、創業頭腦,培養更多的“技術創業者”。天津大學團委書記梁春早介紹到,天大作為國內知名的以工科為特色的重點高校,近年來通過設立易碳家創新創業中心、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創業競賽、建立創業基地等舉措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目前還在積極籌備設計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工程技術類創業人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