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家公司突破常規或進行激進創新時,都會成為頭條新聞,并在新聞界和商務會議上成為典型,例如,蘋果推出iPhone以及谷歌在互聯網方面的驚人成就。“這是真正的創新”,專家和記者們在驚嘆,肅然起敬。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標題和產品就對我們的大腦產生影響,進而曲解了創新的真正含義。于是我們開始相信,創新是指一個新產品、新服務或新程序,讓世界變得眼花繚亂,并重新界定市場規則。
激進創新是一枝獨秀,這是事實。但是并非所有的創新都是如此。事實上,對公司而言,不斷地進行激進創新可能是危險的,甚至對公司起反作用:創新需要大量的投資,創新需要時間帶來利潤,而且創新是一個很大的賭局。
這種神話般的激進創新作為唯一的,或至少是最顯而易見、最被認可的方式,也會給企業管理人員帶來很多問題。當高管要求更多創意或創新時,員工會錯誤地認為,那是在要求他們想出一些花哨的新產品或新服務。這種后果是災難性的,因為對員工施加的壓力足以使他們喪失行動力。提出一個激進創新方案意味著找到一條提升之路,而不是妨礙事業發展。所以人們往往會對自己的想法有所保留。
其實,創新并不總是帶來巨大的飛躍。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的發展也是創新,并且這類創新比激進創新更為必要,這是真正促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創新也應該理解為在公司內部發展創新文化,它能夠產生并帶給市場一種源源不斷的小幅度增量型創新。
雖然看起來很矛盾,但激進創新最終還是會出現。一個企業在沒有進行相當數量的小規模創新之前,是不可能一蹴而就成功地進行一項突破性創新的;即使有可能,這也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如果公司不鼓勵循序漸進式的創新,就不可能成功地發展創新文化。一個未形成創新習慣的公司,很難期待它可以實現非凡的創新。
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的或漸進式的創新最終會產生激進創新,這點顯而易見。以汽車行業為例,在過去的十年中,工程師的目標不是要設計標新立異的汽車。幾乎所有的創新都是漸進的,針對的是特定部件和性能方面:更可靠的剎車、更低的油耗、更大的馬力、更快的加速器,等等。結果,在這些小的改動基礎上,我們對今天的汽車和五十年前制造的汽車進行比較,差別是非常巨大的。創新是一步一步實現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當今解決的辦法不是去思考進行激進創新,而是把創新看作是一個漸進的積累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就有希望成就重要創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