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三大致命軟肋
盡管上網本在2008、2009年風光無限,但風光背后,上網本的先天不足也為其如今的退市埋下了伏筆。
上網本最大的軟肋,是芯片的計算能力不足。“這正如硬幣的兩面,為了節省功耗,上網本的芯片不得不犧牲性能,而計算能力的不足,又讓很多消費者對上網本由愛轉恨。”海爾電腦的一位時任高管早在兩年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道出了上網本的命門所在。
在廣州某公關公司任品牌總監的潘軍告訴南都記者,三年前,為了方便出差,他買了臺上網本。“剛開始的時候,上上網,收收郵件,上上Q Q,還是覺得挺方便的。但當因工作需要,要打開多個網 頁 收 集 信 息 ,或 者 要 用 到P H O T O SH O P等較大的軟件,上網本就會經常出現死機,一死機,前面的工作都白干了。”在經歷了多次死機帶來的痛苦遭遇之后,潘先生選擇放棄上網本。
上網本的第二大軟肋,就是分辨率低,顯示質量不高。上網本的屏幕分辨率一般都是1024×600,而再低端的筆記本,其屏幕的分辨率也會達到1366×768,高級一點的還有1600×900,1920×1080等分辨率。分辨率低,讓用戶在使用時頗多不便。比如,用戶在瀏覽網頁的時候,由于屏幕顯示內容較少,需要多次操作鼠標鍵盤才能瀏覽到更多的內容,這讓很多用戶覺得很不方便。再比如,很多用戶購買上網本是為了在出差的時候,能看看電影,放松一下。但較低的分辨率,使得用上網本看電影的體驗效果很差。
此 外 ,上網本的內存、硬盤等配置都比較低 ,使 得用戶 想 裝 一 些較大的軟件,或者存儲一些圖片、影視文件都很不便利。郭海濤表示,現在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不論是工作,還是娛樂,上網本都很難適應用戶對大數據應用的需求,被淘汰是早晚的事。
微軟W indow s 8系統的推出,更是加速了上網本的滅亡。W indow s 8不支持1024×600分辨率,而這個分辨率也是8.9英寸和10 .1英寸上網本產品的主流分辨率。離開了微軟的支持,上網本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飛象網C E O項立剛認為,上網本發明之初就是PC制造商在金融危機下借機喘息,并尋求新突破的一個過渡產品,它算不上進步,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倒退,“本身它低價、低配置的定位就很尷尬。”ID C分析師顧海濤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上網本此前的優勢,一是價格低,一是便攜。但現在低端傳統筆記本的價格已經降到了3000元左右,只比上網本貴1000元。但傳統筆記本的辦公、娛樂功能,上網本根本無法與其相比。如果強調便攜、娛樂,還有平板電腦,很多平板電腦的價位也只有2000多元甚至更低。從哪個方面來考慮,上網本都不會是首選。”
平板、智能手機、超極本合圍
對上網本來說,噩夢開始于iPad的登場。
2010年1月,蘋果宣布推出iPad平板電腦。同年4月,iPad上市銷售,并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在全球市場刮起了“iPad旋風”。到了20 10年6月和7月,多家P C巨頭陸續宣布推出各自采用A ndroid系統的平板電腦產品。一時間,平板電腦(特別是iPad)成為消費者狂熱追捧的對象,在西方的圣誕購物季,iPad成為最暢銷的消費電子產品;而在中國,當年春節,很多公司都以iPad為獎品或者禮品,很多家長也把iPad作為小孩的春節禮物。
相比上網本,iPad的價格并不高,上網本的價格優勢不再。此外,iPad比上網本更便攜,也能夠便利上網,用戶能借助iPad完成簡單的收發郵件等辦公功能;其屏幕分辨率也要遠高于上網本,且iPad的待機時間更長。以iPA 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覆蓋了上網本的基本功能,使得很多消費者舍上網本而用平板電腦取而代之。更關鍵的是,平板電腦豐富的應用,使得其對用戶有著巨大的粘性。想想當初iPad上市不久,“植物大戰僵尸”、“憤怒的小鳥”等風靡全球的游戲,讓多少用戶度過了不眠之夜。正如華碩CEO沈振來所言:“我很懊悔當初沒有給上網本加上觸控功能!”iPad之所以橫空出世、所向無敵,觸摸功能這一顛覆性技術的應用功不可沒。正是在平板電腦的沖擊下,從2010年開始,上網本的銷量開始走下坡路。“從2010年平板電腦興起開始,上網本的光芒逐漸暗淡。”垂直IT網站中關村在線今年推出的《2011~2012中國上網本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里寫道。
上網本當年的一大賣點,就是能夠實現便捷上網。但是,隨著3G智能手機的普及,特別是觸控功能的3G智能手機的普及,用戶用智能手機就能實現隨時隨地上網,并可隨時隨地地實現Q Q聊天、首發電郵、炒股、發微博等功能。在越來越便利的智能手機面前,上網本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從2011年中開始,英特爾開始發力超極本,超輕、超薄、超長待機時間、強大的運算能力,加上分辨率高、瞬間開關機等特性,使得超極本概念開始大行其道,當年上網本市場的老大宏碁,在第一時間宣布推出超極本,將重心轉向了超極本。這也預示著上網本離退市的時間已經不遠。進入2012年,更多的廠商加入超極本陣營,超極本被視為傳統PC陣營對抗iPA D的終極武器。由于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超極本的規模效應開始顯現,價格也從2011年的萬元左右,一路下降到目前的5000~6000元左右,低端的超極本(如神舟電腦的超極本),價格更是降到了4000元左右。在超極本面前,上網本徹底喪失了競爭優勢。
“可以說,上網本不過是超極本的預演。當年,在技術和價格方面,PC陣營都還不具備推出超極本的條件,上網本作為過渡型產品,滿足了用戶的階段性需求。隨著超極本的出現,上網本的缺陷都被逐一克服,超極本取代上網本也就順理成章了。”英特爾中國區一位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技術革新,智能手機大行其道,iPad、超極本等產品上市,在這三者的合圍之下,上網本對消費者已經沒有任何吸引力,市場反映也越來越差。正如英國《衛報》專欄作家杰克·斯科菲爾德所說的那樣,售價更低的筆記本電腦以及更加新潮的超極本出現、更加輕便的iPad領導的平板電腦涌現、相比2008年經濟形勢好轉、上網本價格優勢被削弱,這四大殺手聯合絞殺了上網本。
聯想副總裁魏江雷在CES上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上網本的概念已經不存在了,“我們先從上網本的定義看起,解決的就是低功耗的問題,當年A T O M出來時是功率15瓦、18瓦,現在平板低達5瓦,峰值也才11瓦。所以說當時的上網本在今天已經完全不存在。上網本已經被超極本、平板、尤其是聯想獨創的平板筆記本所取代。上網本退出市場主要是技術進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