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很多的聲音認為,中國企業面臨很多宏觀經濟方面的挑戰,以及來自中國政府對民營企業政策方面的挑戰,但對于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來講,這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契機,未來五到十年很有可能是中國企業發展的黃金時代。
為什么這樣講呢?在過去20年間,中國的經濟發展以每年超過9%的速度快速增長,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企業都賺了錢,但是很多中國企業的管理方式卻還是比較粗放,這個階段中“做大做強”是主要目標,現在回頭來看很多企業都是在盲目地多元化。
現如今,雖然經濟發展的速度有所下降,但卻是進入了新的階段,這個新的階段就是以后的十年或者二十年,中國的經濟會從高速發展轉變為較快增長;發展方向將從出口導向轉變為內需導向;投資拉動轉變為消費推動;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以前那種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經遠遠不夠,企業必須進行更精細的管理。
很多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已經逐漸摸索到了怎么實現優秀的管理。優秀的管理應該是一種適合中國發展的一種管理理念,在這個過程里面,雖然已經老生常談,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確實是必須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目前中國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來源于兩部分,一個是結構定位優勢。針對許多中國傳統的國有企業,尤其大型的國有企業,包括電信業、銀行業等,國家給予了它們很大的行業保護,它們的優勢就是結構定位優勢,是監管者天賦給予企業的。但是我認為這種優勢是不能持續的,因為政策可能會有改變的一天,當沒有政策保護的時候,這些企業的優勢可能就不復存在了。
另一個競爭優勢的來源就是“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要成功,必須要打造一套完整的核心競爭力,即區別于結構定位優勢的可持續的競爭優勢。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包括:決定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能夠顯著地為客戶帶來持續價值;與競爭對手相比具有差異性,而且較難模仿;可以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這些能力如何打造?關鍵是企業能不能發展一套內部的學習能力,能否持續地在發展過程中去學習和思考如何把企業能力做得更強、做得更好。
全球整合的過程對于中國市場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對中國企業有幾層含義。第一,競爭必然越來越激烈,企業不能再認為自己可以在一個行業里獨大,競爭無時無刻不在。第二,不單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越來越多的是產業鏈跟產業鏈的競爭,或者價值鏈與價值鏈的競爭,甚至是生態系統跟生態系統的競爭;第三,市場的發展往往是非線性、不連續的,市場發展的不連續性同時將帶來很多新機會,這時就要考察企業家的眼界了;第四,企業的邊界不斷變化,傳統行業的邊界往往已經不存在,如何去捕捉這些變化并發現新機會,對企業家是個考驗。
在過去二十年,越來越多優秀的中國企業家不斷涌現,他們極有機會走到世界的管理前沿,不斷建立和創新源自于中國的管理理論與實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