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管理最好的管理咨詢公司正略鈞策合伙人出走事件,很多業內人士在思考中國管理咨詢未來將走向何方?中國管理咨詢業的走向離不開以下幾方面因素:中國企業對國內管理咨詢的需求發生了什么變化?管理理論針對新的需求有什么創新?管理咨詢的組織結構如何去適應新的市場需求?本文將對這幾個方面做一個探討。
管理咨詢業的現狀
正略鈞策是國內咨詢公司學跨國管理咨詢公司學得最像的一個。有著正規的合伙人晉升渠道,整個公司統一標準化的客戶拜訪機制,做單機制,有國內咨詢公司最好的知識庫管理。能做到這些的基礎是合伙人不是靠提成,而是公司發的工資,報銷各項費用(11個合伙人因這些離職,有點諷刺。),公司投入大筆資金在百度上做排名,基本不需要合伙人自己開發客戶。
其它規模大于正略鈞策的管理咨詢公司基本上都是合伙人承包制,只要給公司上繳部分提成就可以使用公司品牌。合伙人自己開發客戶(這成了合伙人主要核心競爭力,而不是做單能力。),養顧問,帶項目。這種公司上規模很快,就像只用磚塊,不用水泥蓋房子,蓋起來很快。原因在于管理咨詢行業是一個信息不對稱行業,知名度比美譽度重要,客戶只認知名的大公司,而難以判斷咨詢公司內部的運營機制。當然,這種咨詢公司由于采用高提成機制,最高達95%,可以吸引最好的合伙人,這也是讓正略鈞策的合伙人耐不住寂寞離開的主要原因。
中小型規模的管理咨詢公司正在左突右殺試圖在管理咨詢市場沖出一席之地。其中有的試圖在管理理論上創新,但依客戶目前的水平難以分辨;有的祭出專業化的咨詢,尤其以市場份額最大的人力資源咨詢為典型,成功者寥寥。
從培訓行業切入管理咨詢,占有先天優勢,經年的培訓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突出的有錫恩,錫恩的管理比正略鈞策更標準化,能做到的原因同樣是公司擁有大量的客戶咨詢。聚成也攜企業培訓大佬的余威殺入管理咨詢業。外資除了原有的跨國咨詢公司,IT、會計行業收購咨詢公司攜原有的客戶資源也卷入這塊競爭。
總結,咨詢公司有客戶資源,對內管理有能力按標準化運行。咨詢公司缺乏足夠的客戶資源,合伙人高提成,先做大,做出知名度。知名度越高,對合伙人的凝聚力越高。
中國企業對國內管理咨詢的需求
寫到這里,會有很多人羨慕有市場資源能夠在內部實施標準化操作的公司。其實不然,如果關注到正略鈞策在市場上的報價越來越低,以至于合伙人由于工資費用難以到位出走。說明了市場上客戶的需求在發生變化。以往客戶的需求集中在制度設計方面,跨國咨詢公司和國內標準化運作公司的作業重點也在于此,這種以提供標準化方案為主的操作模式實現了內部運作低成本,外部依賴品牌高報價的咨詢公司標準化商業模式。然而,隨著客戶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受過專業管理培訓和具有外資管理背景的職業經理人占據企業高管位置愈來愈多,客戶對易碳家咨詢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制度設計和書面方案不再是需求的重點,轉而對方案的落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對咨詢項目負責人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具有大量的企業管理經驗和藝術性處理落地障礙的能力。
實際上,企業對賽車手的要求是超過了對賽車的要求,項目負責人比咨詢公司更關鍵。雖然高提成制的咨詢公司有著這樣那樣的弊端,所謂看起來千軍萬馬,干起來單槍匹馬。但瑕不掩玉,少數高水平的合伙人確實能給客戶帶來更好的執行效果。雖然客戶也很難判斷這千軍萬馬中哪些是真正的高手。他們的領導-咨詢公司也不會主動去判斷了告訴客戶。
管理理論創新:底層設計
客戶董事長:你看我們董事會還需要哪些組成?
咨詢顧問:審計委員會和薪酬委員會還缺,這些是公司治理必須的。
客戶董事長:集團公司架構真的要把營銷也集中上來嗎?
咨詢顧問:行業標桿企業XXX也是這么做的。
客戶董事長:那財務呢?
咨詢顧問:成立集團內部銀行好了,統收統支。
客戶董事長:那怎么監控子公司的運作?
咨詢顧問:我們設計了幾條線:職能線、監控線和預警線。
客戶董事長:子公司信息怎么上來?
咨詢顧問:我們有匯報機制,重點體現在會議體系和績效管理體系。
這種類似的對話在咨詢項目中常見,年輕的咨詢顧問應對董事長顯得游刃有余,因為他手里有行業標桿,有最佳實踐做后盾。但他不知道的是,他所說的標桿企業的集團組織架構是先設計好了才發展起來的?還是根據業務的需要一點一點優化起來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移動機器人研究項目負責人羅德尼-布魯克斯開展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研究生課題項目,研發更接近昆蟲而非恐龍的機器人。第一個誕生的是“阿倫”。他的頭腦保存在旁邊的臺式電腦里,因為當時的機器人研發者都是這么做的,以獲得值得保存的大腦。阿倫的身體具有視覺、聽覺和觸覺,它所感知到的信號通過幾股線纜傳送到那個盛大腦的盒子里。在這些線纜上會產生太多的電子背景干擾,使布魯克斯和他的團隊倍受困擾,挫折不斷。為解決這一問題,布魯克斯換了一個又一個學生。他們查遍了各種已知的傳播介質,甚至嘗試了業余無線電、警用對講機、手機等多種替代方案,但無論哪種方案,都無法建立不受靜電干擾又能傳輸豐富多樣信號的連接。最后布魯克斯和學生們都發誓,不管必須把大腦設計得多么小,下一個項目非把大腦中樞整合到機器人體內不可——-這樣就再也用不著那些惹麻煩的線纜了。因此,在制作后兩個機器人的時候,他們被迫使用非常簡單的邏輯不走以及短且簡單的連接。出乎意料的是,在完成簡單任務時,這種簡陋的自帶神經電路居然比大腦表現得更好。這個不大不小的收獲促使布魯克斯重新審視棄兒“阿倫”。他后來回憶,“事實證明”,阿倫的頭腦真沒起什么作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