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大四學生陳語和她的同學張維維站在不大的攤位前,顯得有些拘謹,她們照料著鮮花的同時,也招攬過往的顧客。在她們的攤位里,擱著幾個插滿了各色的百合、迎春花和蘭花的水桶。“我們第一次合伙擺攤賣花,有點小緊張。”陳維維說,她倆并不奢望剛開始就能夠掙錢,把攤位租金和拿貨的錢掙回來就很開心了,“先掙個經驗嘛,我們還是學生,掙錢是其次。”
春節前后逛花街,早已成為廣東老百姓過年必不可少的嘉年華。特別是今年,包括廣州在內的多個城市取消了春節的焰火晚會,把迎春花市延長到正月元宵節。在這場關于春天的嘉年華里,年輕人把花市作為創業的絕佳試驗場。
“賣花男孩”脫離父母單飛
“阿姨,您說要寓意發財富貴的盆景,這盆富貴竹一共8層,富貴竹好養,‘8’寓意‘發’,您買這個最合適不過了。”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張淼大方自然地向顧客推薦。
別看張淼才大三,他已經是廣州花市的“老攤主”了。“往年都跟著父母或者親戚出來賣花,幫忙搬點盆景什么的,打打下手。今年我自己存了點錢,加上老爸老媽的‘投資’,我就自己出來擺攤啦!”說起獨自承包一個攤位賣花,張淼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還是蠻困難的”,“以前跟著家人,他們什么都準備好,我直接到攤位幫忙就可以了,都不知道前期工作那么多,那么復雜。”
今年寒假放得早,“有較充分的準備時間也是我想試試的原因之一”。在將近一個月里,張淼把廣州最大的花鳥蟲魚市場逛了個遍,還到其他小的市場和臨近的東莞市、佛山市去考察花卉價位。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張淼在廣州買了蘭花,去東莞進了百合花。“這樣的性價比最高!”他很得意自己學的經濟學得到了運用。
“進貨是門學問,門面擺設、招呼客人、商品包裝這些也都是大學問。”臘月廿八早上,張淼把花準備好,從自家帶來水桶和臉盆,盛了水,把花擺在攤位前最顯眼的位置。“水桶是跟媽媽租的,親情價,一元一天。做生意嘛,凡事講成本的,哈哈!給花修剪、包裝這些手工活兒都難不倒我了,我都在花市待了七八年了。”
臨近中午,媽媽給張淼送來飯和一瓶熱水。“今年天氣還算好,沒下什么雨,就是有點冷。我給他帶點熱水,順便看看上午的成績。”張淼的媽媽說起自己的兒子顯得很滿意,她說:“他從小跟著我們大人出來賣花,很聽話也能吃苦,今年他說想自己出來賣。我們想他長大了,又是學經濟的,支持點錢放手讓他創業試試!”末了她補充道,“掙不掙錢無所謂,虧了也是應該的,經驗都是要買來的,太順利的話也驕縱了他。”
張淼在旁有點不情愿,說:“我今年肯定不會虧,今天上午就有500多元進賬了。經驗要買,但是可以預付嘛,我可是做了充足的準備!”
大學生花市擺攤創意多
“大家逛花市最先看的就是門面漂不漂亮,夠不夠吸引力,我們在這方面花了不少心思。”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黃非今年7月就要畢業了,他跟幾個同學湊了2000元投中一個攤位,擁有3天的使用權。
初次創業的黃非和好友謹慎經營,“我們的攤位只能使用3天,賣花的話風險太大,怕拿貨被坑,也怕賣不完,所以我們決定賣點‘干貨’——貼畫、公仔、特色商品什么的,壞不了,這3天賣不完我們換別的地方賣。”
“我們學營銷的,知道推廣的重要性。現在整個花市都擺滿了東西,五顏六色的,我們要出彩就必須要有特色,要有特色就要先把廣告和門面做好。但是我們經費有限,拿貨和攤位投標已經花去了我們大部分錢,在推廣這一塊我們沒多少預算。”黃非說起打算,顯得很有想法。
大家集思廣益,用硬卡片紙和紅布拉起了一條橫幅,并給自己的攤位起名叫“hold住新年hold住愛”。黃非解釋說:“主要是想表達一個美好的愿望,希望大家新的一年可以擁有各種美好的感情和經歷,平平安安的。大家看到有意思的名字,也會停下來多看兩眼。”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小黃的攤位上看到,除了大紅喜慶的“福”字貼畫和形狀各異的燈籠,他們還有一些別出心裁的商品。
“你們賣得這是什么錢啊?”一個老太太走上前詢問。
“阿婆,我們這里有美元、歐元還有人民幣,你吃飯的時候打算用哪種錢擦嘴呢?”黃非笑著給阿婆介紹,“這個是餐巾紙,只是包裝成錢的樣子,阿婆您過年用這種餐巾紙招呼客人,肯定顯得很‘霸氣’!”
老太太拿起一包“歐元”仔細瞧了瞧,才確定那真的是餐巾紙,哈哈大笑著買了兩包,說:“你們年輕人就是有想法,我買回去逗孫女。”
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中發現,無論是廣州、東莞還是佛山等地的花市,大學生擺的攤檔都格外有特色。賣玩具和工藝品的大學生甚至在攤位前演起小品,道具用的全是自己賣的東西,一個武打小品,他們就賣出了幾個大氣錘和充氣墊;一些賣樂器的大學生則組成樂團當街“賣藝”,有興趣的路人可以接受免費指導,教著教著生意就做成了。
擺攤規模再小那也是創業
春節期間,廣東商學院的歐榆龍在云浮市花市給家人幫忙。“一盆直徑一米的金桔400多公斤,我們幾個人要把它抬上車抬下車,很辛苦。除了拇指,其他手指都長了繭。五六年前剛開始做這些的時候覺得比較辛苦,現在都習慣了,而且幫家人也有工資,我五六天就掙了1000多。”歐榆龍介紹,花市不乏寒假兼職的大學生,他們或剛上大學,或自己還不夠資金撐起一個攤檔,但他們也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掙得一筆可觀的收入。
“有時候同學會說,不就是賣花嘛,這也叫創業?”張維維不以為然,她覺得只要敢闖敢試,規模再小那也是創業,“我媽媽說的也很有道理,創業期虧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大學生沒多少資金,所以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創業是有風險的,我們可以從小的做起,別‘玩’太大,免得輸不起。”
在花市賣風車的米雪兒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才大一的她出來并沒有得到家人太多的支持,家人認為她太小,而且是個女生,外出上貨、賣東西如果發生意外得不償失。米雪兒理解家人的苦心,但是在她看來自己已經長大了,應該“經歷更多事情讓自己變得更成熟”。經過溝通,她得以到花市幫同學賣風車,“如果今年賣得好,明年家人就能相信我,給我投資了”。
“作為大學生,創業是一種嘗試,鍛煉一下自己,提高一下自己,了解一下市場,對畢業之后怎樣工作、怎樣創業都非常好。”東莞市石排鎮委委員梁暖光說。今年,東莞石排關注大學生創業,當地迎春花市特別為大學生創業開通了“綠色通道”——大學生登記之后,可享受到攤位租金上的優惠,普通攤位需要1000元,創業的大學生僅需要400元。
同樣,今年1月7日,廣州市白云區舉行2013年迎春花市檔位公開競投招租活動,經營者為200多個攤位公開競價。他們專門為大學生設置創業夢想區,分別在鮮花檔、工藝品檔中各預留10個檔位以優惠價租給在校大學生,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夢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