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網Cye.com.cn】歷時八年之久、原定于2012年出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再度被推遲。這或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難產的一項改革方案,無疑又在企盼這一方案的人們頭上潑了一盆冷水。
據資料顯示,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負責的方案起草工作,自2004年啟動以來,官方曾多次給出出臺的期限,但卻屢次延期。按照最新的國務院工作計劃,方案原定于2012年6月底出臺,但由于有關部門間的分歧較大,出臺時間推遲到了10月底。后又因諸多因素干擾,方案擬推遲到12月底出臺。如今已時至2013年,但方案出臺的具體時間仍未明確認定。
那么,到底阻礙改革方案出臺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收入分配改革的關鍵點又在哪里?
利益群體的阻礙
中國的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這可能是個難以說清的問題。
中國官方自2000年公布基尼系數為0.412后,再未公布過這一數據。按照國際一般標準,0.4以上的基尼系數表示收入差距較大。
但這一數據仍與居民實際感受相差甚遠。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2010年所做的調研報告給出的結論顯示,中國收入最高的10%家庭與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研中心近期發布的報告稱,2010年中國基尼系數為0.61,在全世界處于較高的位置。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0年全球基尼系數平均為0.44。
可以說,中國的收入差距調整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但是,為何形勢如此迫切而方案卻又遲遲拖延?多數學者表示,利益調整難以達成共識是最大阻礙。
“到利益關系動真格的時候,很多人本能地會有抵觸,由此導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遲遲難以出臺。”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對《英才》記者表示。
據了解,收入分配改革是在由發改委牽頭、多部門參與的方式下進行的。有分析人士稱,在部門分割的體制下,部門之間缺乏規范的磋商溝通機制,牽頭部門往往需要付出極大協調成本,加上部門之間利益的博弈,導致改革方案的出臺極其困難。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王建勛認為,方案這么多年出不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觸動很多人的利益,特別是收入比較高的國企、銀行、石油、電力壟斷部門以及公務員群體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