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要觸動高收入群體,一方面他們又是政策的制定者,方案遲遲出不來也很正常!蓖踅▌讓Α队⒉拧酚浾哒f。
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國企實現利潤1.3萬億元,2010年盈利近2萬億元,但2009年利潤上繳比例為6%,2010年為2.9%,且上繳紅利主要在企業體系內部轉移,沒有明顯惠及民眾。2011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總量為800.61億元,支出769.54億元,其中723.6億元又以各種名目返回企業,調入公共財政用于社會保障等支出的只有40億元,僅占國有資本經營支出的5.2%。
有關官員稱,國有資本收益的收取比例,需要根據國有企業改革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現階段不宜過高。
不過對于最終的方案,王建勛并不太樂觀。他直言,由于受到利益群體的阻礙,最終出臺的方案極有可能是相互妥協的產物,可能只是原則性、框架式的方案,“期盼方案能解決根本問題是不可能的!
改革必須改善民生
一個不容樂觀的問題是,我國收入分配差距仍在逐年拉大。
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聯合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首部《社會藍皮書——中國社會創新報告》指出,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基尼系數0.275,2010年達到0.438,20世紀90年代以每年0.1個百分點提高,并且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報告中提到,當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比達到3.3倍,國際上最高是2倍。而我國行業之間職工工資最高與最低工資相差15倍,上市國企高管與一線工人收入差距18倍。中國貧富差距正在進一步擴大,逼近社會容忍線。
所以,改革如何進行,則成為學界和決策層討論的重點。
王建勛表示,解決貧富差距,應該從制度建設入手。中國最大的差距是城鄉差距,現在農民對土地沒有所有權,土地幾乎是其最重要的財產,但是土地不屬于自己,不能買賣、抵押,農民不能從土地獲得收益。應該土地私有化,讓農民擁有土地,以獲取收益。另外,現在很多政策如戶籍制度、教育制度、稅收制度、金融制度,都在歧視這個社會的低收入群體,特別是農民。這些制度如果不改變,搞收入分配方案一點兒意義都沒有,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如果把這些制度性的壁壘都改變了,低收入群體自己會想辦法致富。最重要的是要給他們公平競爭的機會,打破阻礙他們致富的制度。
長期研究收入分配問題的王小魯對《英才》記者指出:“光講改革收入分配體制,但觸及不到根源問題,不推動更深層次的制度改革,解決不了收入分配問題。制度改革,根本上來說要靠擴大民主、建立法制,讓老百姓監督政府,大方向要明確。在這些條件還不具備的情況下,不要指望制定一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王小魯認為,要解決問題,就需要改革制度。首先要打擊腐敗,保證公共資金合理使用。另外,壟斷收入、資源性收入如何分配是一個重要問題。土地、礦山資源的管理,資本市場的管理和運作,都需要公開透明。其他壟斷部門的收入也要推進稅制改革,還需要擴大競爭,減少壟斷。
“要擴大提供公共服務,實現社會保障的全民覆蓋,這些都需要從制度上來解決。改革必須改善民生,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蓖跣◆斦f。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